湖北有实力迎来新的黄金期
2013-12-29邹薇
建国之初,随着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的兴建和京广铁路的会通,以武钢、武重、武船等为代表的“武字头”大型国有企业的建立,湖北人对于经济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未来满怀憧憬和信心。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沿海省份纷纷把握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而湖北无论是GDP总值,还是人均GDP、城乡收入水平等都与沿海发达省份拉开了差距,大量湖北人才开始“孔雀东南飞”。
湖北的经济发展能否赶上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似乎缺乏底气和信心来面对这个问题。
在1978至1994年间,湖北GDP在全国的排名徘徊在第9与第10位,其中11个年份排名第10位。随后的1995至1999年,GDP排名下滑至第11位,2000年开始则继续下滑至第12位,湖北经济总量不仅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和江苏,也落后于河南和湖南。
从2004年开始,湖北重拾发展势头,推动了一轮连续九年双位数的经济增长,GDP总量终于在2011年超过了上海,时隔21载,在2012年重回全国第9位。
当前,湖北已经开启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久违的“湖北自信”又回来了。
“湖北自信”的根本基础是“道路自信”。经济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在计划经济时代,湖北经济发展受到种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步伐缓慢。改革开放带来了湖北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历史性的进步,湖北人对于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再次充满信心。
就经济总量而言。建国初期的1952年,湖北GDP仅为24.51亿元,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省GDP也只有151亿元,平均每年仅增加4.86亿元。改革开放则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局面,到1992年,全省GDP突破1000亿元,2004年突破5000亿元,2008年首次突破万亿,2012年更是突破2万亿大关。
就经济增速而言。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均递增5.5%,改革开放后(1979—2008)年均递增10.5%,最近五年(2007-2012)年均递增13.5%。
就人均GDP而言。1952年湖北人均GDP仅有90元,1978年也只有332元,2008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9860元,是1952年的37.7倍,2012年全省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湖北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就城乡居民收入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收入水平长期停滞,而1978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2.7%,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78年的43倍和41倍。
湖北的经济增长已连续9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在2008-2011年间,在国际金融海啸和市场环境波动的不利条件下,创造了持续高于13%的年增长率。
这一系列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所有湖北人的激情奋斗,也进一步激发着“湖北自信”。湖北有实力、有潜力迎来经济增长新的黄金期,未来十年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