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秦王陵

2013-12-29朱鸿

延安文学 2013年3期

朱鸿,陕西长安人。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西部心情》《夹缝中的历史》《关中是中国的院子》等。《西部心情》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大德之旅》荣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

少陵原上有礼,过年和过会兴走亲戚。小时候我随祖父祖母出我家蕉村,往舅爷爷家夏殿村或姑奶奶家裴家埪村去,旷野数里,必见浑圆的土丘隆起,南有两排石刻,我也只认得石人和石马。大地寂静,人也敬而远之,悄然行自己的门户。灵魂流浪多年以后,反顾故乡,我才知道少陵原上坟冢累累,我之所见属于明秦王陵。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当皇帝,坐了江山。为巩固统治,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实行了分封制,把他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派至宇内各藩国为王。藩国可以组建武装,规定甲兵少者三千,多者一万九千,以护卫诸王,也夹辅朝廷。

朱标为皇太子,当然居京师,不过若有必要,也会巡视藩国。

朱樉是第二子,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封了秦王,以镇守西北,节度将领。陕西、甘肃、宁夏,尽在其统治之下。封朱樉为秦王,反映了西北在明帝国安全方面的重要及其对第二子的信任。少陵原上的明秦王陵便是朱樉与他的子孙之坟冢,共13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谱系。

秦王在南京久住,到洪武十一年(1378),才进西安府,不知道此为何故。西安府在洪武二年(1369)所置,治所在长安和咸宁二县,辖境东至潼关,西至永寿,南至镇安,北至韩城,远远大于今之西安市。

西安城始筑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一年而成。随西安城动工,秦王府也就动工了,至洪武十年(1377)而成。秦王府是在元帝国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署的旧址上营造的,它现在也成了旧址,位于今之西安城东北一角,东至尚德路,西至尚朴路,南至西一路,北至后宰门。秦王府有外墙,就是萧墙,周长九里三分,还有内墙,周长五里。萧墙悉为黄土夯筑,内墙的外壁包有青砖,并掘壕沟以为阻。萧墙与内墙各有四门:东外门对体仁门,西外门对遵义门,灵星门即外南门,对端礼门,外北门对广智门。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便是这样一种形式和内容,很好!

秦王府内城是秦王处理政务并生活的区域。洪武十一年四月十一日,朱樉在大批扈从陪同下驾到秦王府。尽管早就看了图纸,不过他还是视察了这里的宫室。房舍836间,颇为宏伟,主建筑承运殿,圜殿,存心殿,东殿,西殿,承庆宫,书堂,他都审阅了,还转了一下长春园。朱樉及其子孙将居此,他比较满意。计有267年,9代,14位秦王曾经于斯行令,作威作福。

明末,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西安城,改之为长安城,建立大顺政权,入秦王府,改之为大顺王府。接着满族人来了,把这里变成满城,内墙之中遂为八旗教场。接着是中华民国,陕西省政府据此行令,其在1927年谓之新城。1930年至1933年,杨虎城主陕,于斯用事,之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仍在此用事。在骊山抓了蒋介石,便先置这里的一座房子,后移置高桂滋公馆。接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据此为人民服务。不过这里一直保留着秦王府的残垣,土很硬,磨碎为粉,便是黄尘,会随风而飘。

一旦秦王朱樉到西安来,明太祖朱元璋对他的指示也就到了:“关内之民,自元氏失败,不胜其敝。今吾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民未休息。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悉已之。”朱樉当是遵行了。

洪武十五年,他的母亲,高皇后薨,遂赴南京奔丧,离开了西安一度。祭奠活动结束,他返西安。洪武十七年,又以皇后大祥,再赴南京,旋返西安。洪武二十四年,以其多有过失,往南京接受问责。此间,皇太子到关中一带来巡视,归京师为秦王有所开脱,遂得以在洪武二十五年返西安。皇太子朱标不愧为兄长,几乎是救了其弟。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洮州动乱,秦王率军讨伐,番惧而降,这使明太祖大悦,给了秦王以重奖。可惜这一年朱樉殁,明太祖白发送黑发,深为之恸,并赐书曰:“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藩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朱樉葬少陵原,有二王妃也殉身随之而葬。

数世纪之后,吾生蕉村,得以在少陵原常见秦王十三陵。不料世事剧变,少陵原处于开发之中,十三陵不测,遂依文献和调查,录其现在之况状,算是给未来的一个交代。

秦王朱樉陵,在大府井村附近,石刻存。

隐王朱尚炳陵,在东伍村附近,石刻存,碑为农民当牛槽所用。不过其为衣冠墓,隐王的真身葬北京。隐王是朱樉之子,有一年朝廷的使者赴西安,他竟称病不迎,见使者又摆架子,显傲慢。明成祖朱棣动怒,赐书曰:“王勉之。”隐王很是慌恐,俄奔北京谢罪,第二年便死了。

僖王朱志堩陵,在大府井村附近,陪秦王朱樉而葬。僖王是隐王朱尚炳之子。

怀王朱志均陵,在大府井村附近,陪秦王朱樉而葬。怀王是僖王朱志堩庶兄。

康王朱志陵,在西康王井村附近,坟冢残缺不全,石刻存,明穆宗遣臣所立祭文碑仍在。康王是怀王朱志均之弟,好古嗜学,崇尚文化。

惠王朱公锡陵,在庞留村附近,石刻存,碑仍在。惠王是康王朱志之子。

简王朱诚泳陵,在简王井村附近,石刻存。简王是惠王朱公锡之子,自谓宾竹道人,其孝友恭谨,尝建正学书院,又在其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比较优秀的得以入小学读书,还作课试。他显然也崇尚文化,并有著作。1989年11月18日有贼盗简王朱诚泳陵,立案侦缉,追回彩绘陶俑和陶马300余件,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

昭王朱秉欆陵,在大府井村附近,陪秦王朱樉而葬。昭王是简王朱诚泳从弟。

定王朱惟焯陵,在简王井村附近,石刻存。定王是昭王朱秉欆之子,自谓鉴抑道人,好刻书,有贤行。

宣王朱怀埢陵,在三府井村附近,石刻存。宣王是定王朱惟焯再从子。

靖王朱敬镕陵,在三府井村附近,其坟冢不存,石刻也不存。靖王是宣王朱怀埢之子。

敬王朱谊澏陵,在三府井村附近,其坟冢和石刻皆不存。敬王是靖王朱敬镕之子。

紫阳王朱谊漶陵,在三府井村附近,其坟冢和石刻也皆不存。紫阳王是敬王朱谊澏之弟。

朱存枢也是秦王,可惜生在明帝国的末代,李自成克西安,他不得不降之。李自成还授其权将军,然而难考其结局。

除此明秦王十三陵之外,少陵原上还有秦王妃墓,郡王墓,郡王妃墓,世子墓,起码50座余。它们高耸少陵原,累累成群,占坡为雄,在冬天的夜里,总会给我以神奇的想象。它们穿越了几百年未毁,遗憾终于遭遇了一批拜金的人,显然在劫难逃了。

在西安,凡秦王的子孙,生二岁,便开始作陵。陵成,要留下一个天井,等其主入土以后才封之。称陵为井,或以井指陵,是一种避讳,大约是从护卫明秦王陵的甲兵传下来的雅号。按规定,一井有两个营的甲兵护卫。一营为一寨,两营两寨,九井便是十八寨。谚曰: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这显然是有道理的。

我所知道的少陵原上的九井是: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康王井,庞留井,简王井,世子井。由九井而出的十八寨渐渐衍化为自然村,村有分裂和组合的变迁,且有消亡,要一一指出也难。

2012年的一场秋风把我吹到少陵原上,道纵路横,若陷迷阵,不过也终于再见秦王朱樉陵。2006年春天,我所看到的朱樉陵还静卧麦田之中,毕竟有一点墓地的肃穆,尽管它也很是败落了。匆匆几度岁月,朱樉陵竟完全荒凉,焦敝,如为世所弃,甚至如遭暴徒所辱。

神道上杂草丛生,去年朽烂的麦秸与今年堆放的玉米秆各占其位,准备得霜雪之后,腐蚀于斯,不过明帝国工匠所雕的石刻,也还能从乱茅之间挣扎露面,以示它风化的惨白。为朱樉所立之碑已经无影无踪了,然而驮碑的赑屃状石刻仍存,不知道是谁把它竟挖了出来,转下其背,翻上其胸,蛮抛在黄土之中,遂难免车碾的痕迹。有一间红砖简易房舍,也闲置着,不过它偏偏要撑在朱樉陵之前,似乎是表现自己的尊贵。贪婪的人挖陵取土,以扩张其亩,种麦,种玉米,种树,这使朱樉陵渐渐损毁,收缩且矮小,并裸其干硬的断面。

陵的顶部有酸枣树枝斜柯曲,杂草趁虚狂长,细辨可见东南角丰茂,西北角以风劲而稀疏。有两足兽居然登上朱樉陵入厕,并留下斑斑污秽。举目而望,陵的北面竟是巨大的商业混凝土供应站,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灰尘四涌。难怪农民在向朱樉陵周边广植其木,也许他们估计这一带会开发,土地将为富豪所用,遂等拆迁赔偿捞一把吧?也许会以文化遗产把朱樉陵保护起来吧?然而秦王之陵,共13座,已经有几个被夷平了。

我回头数了数神道上的石刻。右侧7件:华表1,马3,人1,狮2。左侧9件:华表1,马3,羊1,人2,狮2。石刻尽在石墩上,有的石墩在而石刻失,有的石墩坏,遂用混凝土填补,这透露了文物保护的意思,遗憾粗陋之极。

少陵原上的明秦王陵及其前朝后代的成千上万的文化遗产,无不处在危机之中。一个民族是否有未来,并非在其有钱,关键在其能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熟悉自己的历史,并善于从中提炼有益的智慧。秋风把我从少陵原上吹到明德门的窄门堡,我作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