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内涵及路径探究
2013-12-29肖曦莹
[摘 要] 网络反腐已成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网络反腐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网络反腐的兴起背景、网络反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网络反腐的新机制提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网络反腐 现状分析 路径选择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
自网络反腐兴起以来,理论界关于网络反腐的内涵一直存在着争议。当前,关于网络反腐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认为,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电子政务和网络投诉监督为平台,与制度反腐相结合共同促使执政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循廉政法律规范,达到遏制腐败的一种方法和手段。[1]有的认为,网络反腐主要由网络、网民、治理腐败职能部门三个要素构成,通过他们主动互动的参与,使网络具有了反腐败功能,互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反腐败功能的强弱。有的认为,网络反腐的实质是反应了执政者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具有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直观互动等特点。有的认为,网络反腐是网民借助网络技术平台,通过文字、视屏、图片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检举、揭发的一种新途径。
我们认为,从本质来看,网络反腐是公民通过舆论监督进行政治参与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利用新兴网络技术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主体来看,网络反腐既包括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等,又包括各级反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内容来看,网络反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法人、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检举、揭发各类腐败的行为,二是反腐职能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听取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三是反腐职能部门通过互联网对网民的信访举报、投诉进行信息收集、审核、处理和反馈的活动。总之,网络反腐是公民、法人、社会组织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方式,对于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作用。
二、网络反腐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反腐迅速兴起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我国一支声势浩大的重要反腐力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张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参与度高、效果明显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反腐网络。究其原因,主要有:
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队伍的迅速壮大是前提。多媒体的发展,视频音频图像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更加丰富生动,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强,极大地激发了网民上网热情。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46亿,普及率达42.1%,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2亿。[2]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来源最重要的渠道,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群体,网民几乎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广大网民纷纷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虚拟性、快捷性、互动性的特点,在网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揭露事情的真相,这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热情高。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建立多种参与机制、提高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公民民主意识不断觉醒,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方面,国家采取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会、咨询会等方式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内在动力持续激发,纷纷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一些政治事务,表达对政治生活的关切。当前,互联网成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通过网络检举揭发各种腐败现象和行为,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反腐的实际效果,促进了网络反腐的快速发展。加大反腐败力度和惩治腐败分子既是党和政府的应有职责,也是广大网民的极大期盼。当前,一些腐败案件通过网络被揭发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处理,广大网民拍手称快。在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网络调查中,74.6%的人选择了“网络曝光”,只有1.27%人选择了信访。[3]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网络反腐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而且已经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同时,网络反腐还能够满足广大网民对迅速处理腐败案件的心理需求。网络反腐氛围日益浓厚,反腐职能部门应对及时迅速,网络反腐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日益增强,网络已成为反腐败的重要阵地。
(二)网络反腐的利弊
客观理性审视网络反腐这一新生事物的利与弊,是建立健全网络反腐机制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网络反腐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必须全面、客观、准确、理性认识网络反腐。
一方面,网络反腐已形成了强大的声势,一个个腐败分子、一件件腐败事情在网络的监督下得到了依法处理,网络反腐的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反应与体现。腐败分子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浓厚的网络反腐氛围对于惩处腐败分子、遏制腐败现象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另一方面,网络反腐因自身的局限性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网络的虚拟性造成大量的反腐信息失真;网络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诽谤、人身攻击等现象发生;网络反腐有严重的滞后性,是一种事后反腐,容易“打草惊蛇”,不利于反腐部门收集线索;网络反腐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程序,容易导致“运动式”反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司法独立。
三、网络反腐的路径构建
1.加快网络反腐立法。与网络反腐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网络反腐立法显得明显滞后。网络反腐制度化程度不高,使得当前网络反腐游离于法制的轨道之外。因此,要加大网络反腐立法的力度,用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网络反腐进行监督、制约,让网络反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突出立法的科学性。在网络反腐立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网络反腐的客观规律为价值追求,以解决网络反腐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现实需要,以构建科学民主、协调一致的网络反腐机制为目标要求,使网络反腐法律规范与其所调整的网络反腐事项实现最大限度的和谐,确保法律制度的科学性。二是突出立法的民主性,由于网络反腐立法涉及到组织与个人、政府与民间、网站与网民等多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网络反腐立法备受社会关注。在网络反腐立法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机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全过程的积极性。一方面,使网络反腐法律制度真正体现和反应社会各方面的意志,另一方面,也使网络反腐各个主体通过参与立法过程,认识网络反腐规律,把握网络反腐要求,明确网络反腐程序,确保网络反腐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网络反腐平台。虽然当前各大门户网站开设了举报网页,各政府网站也有相关的网络举报窗口,但大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举报作用,权威性不强,有些甚至是形同虚设。因此,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权威网络举报平台,既方便举报,又有利于收集信息。在中央层面,由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反腐网站即一级平台,在省级层面,也相应的设立分网站即二级平台,实现覆盖全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监控的网络反腐信息网。同时,网站和分网站要安排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及时将网民举报的信息分类、归类,向相关部门反映,调查结束后,在网站上适度公开调查过程和处理结果,接受网民监督。
3.健全网络反腐工作机制。积极利用网络反腐,既是我党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健全网络反腐工作机制,特别是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一是明确具体操作规程,建立开放式的腐败信息搜集系统、快速反应的反腐败预警机制,使网络反腐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有序运行。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网络反腐合力,要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中央和地方反腐的分工,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做到网络反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网络反腐与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等的良性互动。三是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网络反腐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综合治理,建立开放、和谐、有序的网络反腐环境,切实提高网络反腐的工作水平。
4.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通过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来鼓励实名举报,是网络反腐成功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举报人保护制度,使得一些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严重影响了举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保护举报人。一是实行实名举报制度,要求举报人使用真实姓名,通过发帖、来信、来访、电话等形式,向有关网站检举、揭发、控告各类违纪违法行为,要让举报人对其行为负责,减少恶意诽谤、造谣等事件发生。二是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既要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又要对举报的材料进行保密。比如,建立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举报人救济制度等,以免出现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事件。三是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通过设立基金、表彰荣誉、宣传先进等措施,激励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反腐。○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网络反腐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528.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3]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1(1).
责任编辑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