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评议:党员进步的新动力
2013-12-29谭健
2013年初,一纸通报在长寿区洪湖镇激起了涟漪——某村党支部党员张某被除名。
“是啷个遭的?”有人猜测。
“据说是在民主评议中没过关。”
“民主评议还能不过关?”
从2012年初开始,长寿区创新个性化民主评议机制,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张某因为在群众中形象、口碑极差,在限期整改后依然不思悔改,成为在个性化民主评议中被除名的第一人。
“一把尺子”难量众生
毛庆第一次踏进大元村,是在2011年3月的一天。
他在高速路边下了城乡公交通勤车,从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土路钻进一片林子,步行十分钟,来到大元村“两委”办公楼。
这个年轻的街道干部,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到大元村党支部任书记。
“大元村是个‘是非之地’。”65岁的村民经继成意味深长地说。
村子位于长寿区江南街道的新修主干道边上,不过新修道路除了为村子带来了12家企业入驻,也带来了纷纷扰扰。
征地拆迁,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村民与企业间的矛盾,让村“两委”班子束手无策。
一进村,毛庆便开始走访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
“在矛盾面前,许多党员选择了退缩。”毛庆感到了大元村情况的复杂性。
党员朱应红则专注于自己的五亩血脐橙:“其他人的事与我有何相干?”
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毛庆都觉得难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这是何故呢?”
随后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让毛庆找到了答案。
“我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几乎每篇党员的民主评议自评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你们的自评怎么都高度雷同呀?”毛庆问。
区房管局党组书记张新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根据现行规定,民主评议只评价理想信念、组织观念、宗旨意识、遵纪守法、道德品质等共性指标。”张新明道出了问题的根结,“但这些指标都难以考量,反而让民主评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这引起了区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
“得让民主评议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党员日常管理的利器。”区委组织部部务会开始组织调研。
“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能管得住党员的365天?”这个“时间悖论”摆在了这群党务工作者面前。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
2012年初,毛庆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全村党员做了一次摸底调查。
“全村党员27人,流动党员5人,年轻党员7人,年满60岁以上党员15人。”在村全体党员会议上,毛庆宣布了调查的结果。
“这个‘娃娃书记’宣布这些是要做什么?”与会党员有点迷糊。
“从今年开始,党员的民主评议将根据流动党员、年轻党员、老年党员三个类别,分别增加个性评价指标。”毛庆宣布。
原来,就在此前,长寿区委组织部确定部分党组织试点创新民主评议机制。
“党员民主评议指标除了传统的五条共性指标外,还要求各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指标。”长寿区两新工委副书记朱浩说。
很快,大元村党支部便出台了三类党员的个性指标:是否定期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是流动党员的评议指标,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是老年党员的评议指标,带头致富、服务留守老人等是年轻党员的评议指标。
年轻党员江绍全和朱应红感到了压力:“党支部要求我们帮助乡亲致富,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了。”
不过,促进村民增收,并非等闲事。
两人的脑筋还是转得快:“村里不少人家种了血脐橙和枇杷,何不与驻村企业签订协议,团购蔬果?”
他们把想法跟毛庆和盘托出,毛庆随即领着他们登门造访各企业。
“一下子全卖完了!”村民杨永国大喜,“比去年多挣了1000多元呢。”
这次经历,让江绍全和朱应红萌生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我们成立个合作社吧。”
“嗯,这样可以让村民抱团取暖。”毛庆对两人的想法很是支持。
2013年7月,园悦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挂牌,一下子吸纳了18户农户。
群众给党员打分
65岁的“平头百姓”经继成在大元村有了新“职务”——群众评议员。
“这个工作是做啥的?”经继成问。
“监督村里的党员干部,在民主评议时为党员们打分。”毛庆说。
“我还有这权力?”经继成受宠若惊。
原来,为增强民主评议实效,区委组织部要求在评议大会中按不低于党员数30%的比例,邀请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列席旁听并打分,其结果按20%的权重计入党员评议得分。
“那我要求党员跟那些入驻企业谈判。”经继成说。原来,由于入驻企业都是大中型工业企业,修建货运铁路及厂房,对大元村原有水系和路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高峰组的村民就喝不上水了。”群众评议员反映。
“你们不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民主评议,我一定打零分。”有评议员放出狠话。
群众的意见,逼着党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老支书杨文清再次“出山”,任大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与此同时,80多岁的王恩成、70岁的王安碧等老党员也主动要求发挥余热。
经过大元村党员的努力,争取到了长寿经开区下拨的90多万元帮扶资金,修筑公路609米、人行便道1500米,安装饮水管道1600多米并更换了价值30多万元的饮水设备。
“你有你评议,我有我自在。”洪湖镇某村党员张某并没有把群众评议员放在眼里,我行我素。在2012年的民主评议中,张某终于见识了群众评议员的威力。
根据民主评议,村党支部将张某评为“不合格”。
同时,区委组织部对评议进行了复核,村党支部对其给予六个月时间整改。由于张某依然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最终被开除党籍。
“看来,区里是动真格了。”经继成说。
截至目前,长寿区各级党组织通过民主评议,评议出了13名不合格党员,限期整改后劝退5人,除名3人。
评议之后是动力
2012年10月22日,长寿区房管局504会议室。
住房保障科科长何刚早早就到了会议室,心里很是忐忑。
“说实话,一些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工作思路还没有拓宽。”何刚自我评议道。
何刚是从2012年6月才从廉租房办公室到住房保障科履新的,负责保障性住房政策起草和公房管理工作。
新工作带给何刚深深的陌生感——住房政策、公房经营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知识,何刚知之甚少。
“希望何刚同志能够更全面熟悉掌握住房保障工作的知识。”区房管局机关支部书记杨权表态。
这次评议之后,何刚开始全身心钻研业务知识。
杨权成为了何刚的“帮扶导师”,在工作中给予何刚具体指导。
“一定要熟读政策。”杨权常常提醒何刚。
而何刚也在熟读政策中,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位困难户周群。
2011年,周群来到区房管局,要求申请廉租房。
“你的名下拥有一套住房了。”经过核查,何刚答复周群。
“我女儿至今还住在我们顶楼的棚屋里呀。”周群的父亲周明山道出真相。
原来,周明山用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但是由于当时的银行规定,60岁以上的购房者不能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故借用周群的名字办理了住房贷款。实际上,周群一家四口人至今没有购买住房。
“我的女儿太苦了,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女婿也是三级残疾,还有两个小孩。”周明山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根据廉租房相关政策,周群不符合申请廉租房的条件。”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何刚心间。
两年后,精通政策的何刚终于在《长寿区廉租住房管理实施办法》中找到了帮助周群一家的依据——“一、二级残疾人员以及民政优抚对象可以单列轮候”。
2013年7月5日,经过区房管局第12次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同意将周群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谢谢,谢谢……”周明山不停地道谢。
如今,这种个性化的民主评议机制,激活了长寿区的数万名党员,让党员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