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尚老宅的敲门法则男左女右
2013-12-29阮永睿
行走在伊朗,一路造访了很多的皇宫、清真寺、御花园,而真正的民间艺术瑰宝在哪里?这,就不得不到老城卡尚走一遭,因为在卡尚,我们可以造访到很多属于伊朗百姓的宫殿,它们虽没有皇宫的奢华,却有着足以比拟皇宫的富丽!
卡尚(Kashan)是伊朗中部的一座位处干旱沙漠地区的绿洲城市,历史可追溯至七千年前,有人甚至认为耶稣诞生故事里的三博士正是由卡尚出发。11世纪时卡尚建起了城墙,随后16世纪萨非王朝(Safavid dynasty)的君主在卡尚建设自己的后花园。无数建于19世纪甚至更早的传统房屋曾经遍布卡尚城内,可惜1778年的地震破坏了城里大部分建筑,还好当中几间装饰得尤其精美华丽的大宅,现已重修并对外开放,成为游客到访卡尚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走在古城卡尚的街头,路两边会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高墙包围的院落,虽然泥坯的结构并不张扬,但只从它围棋的面积和高墙内参差的屋顶也足以可以想象到这是当地的大户了!
这次卡尚之行有幸造访了一家叫做布鲁杰尔迪(Khan-e Borujerdi)的古宅,相传Khan-e Borujerdi是主人Tabatabei嫁女时亲家所索取的嫁妆。Khan-e Borujerdi现在只局部开放,规模和装潢似乎并不是卡尚大宅中最豪华的一套,但室内装饰仍让我惊艳不已。
看这样的宅院绝对不是配对的问题,那Why?
因为宗教的缘故,伊朗妇女在公共场合或是在外人面前必须用头巾将头发和脖子遮挡起来,而在家中则不用戴着头巾,所以卡尚的老宅的大门设计都很有讲究,这左侧棒状的门环是给来家做客的男性客人敲门用的,它敲击起来的声音是“咚咚咚”。而这右侧的环状门环是给来家做客的女性客人敲门用的,它敲击起来的声音是“当当当”。这样,客人来了,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敲击响应的门环,女主人在家里就可以分清来客的性别,以方便在客人进门做到穿戴合体!
我敲动了左侧的门环,果然出来迎接我们的女主人,除了笑容,其他的肌肤可是一丝不见哦!
进入第一道门,是一间小小的给来做客的客人换鞋子、放物品用的门厅,虽只是一个门厅,可它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却精致无比。房间的墙壁上没有窗户,所有的采光都来自于穹顶正中央的天窗,天窗外部是个半圆,上面的圆洞朝着各个方向,这样,不论太阳在哪个方向,都会有一缕阳光射入室内,真是十分智慧的设计!
跨过门厅的第二道门是一条长长的通廊,这是专门为客人设置的通道。这个设计有点像咱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墙”,作用是为了不让外人直接可以通过门就能看到家中的一切!而主人则不会走这里,他们直接通过大门走另一侧的捷径就进家了。
绕出狭窄的回廊,从右侧那个小门走进庭院(左侧那个小门就是主人通道的出入口),这回廊就像是一部时空机器。院外看还是泥土墙壁的建筑,在走出回廊后就陡然耀出绚丽的光辉,各种华丽的砖雕像藤蔓一样爬满所有的墙壁。建筑的设计巧妙无比,这些墙上浮雕间看似装饰环纹的镂空,其实就是每间房间的通风孔,在中东炎热的夏季,这些漂亮的通风孔可以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
水池对面的建筑就是这家主人自己的“宫殿”了。主人家的宫殿是一栋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超豪华”建筑,正面看去有些像咱明清建筑的戏楼,别误会,完全不是一个功用。
走进正房的大厅,立马彻底被这室内的装饰镇住,穹顶、彩绘、浮雕……哪一样都堪称艺术的精品。大厅的穹顶,向上望去,就像一朵怒放的花朵,看着、看着就晕了……更多的采光孔使得白天的室内即便没有一扇窗户、没有一盏灯都不会感到昏暗。
大厅的二层有着很多假门,上面彩绘着很多精美的壁画,正中骑白马的这位估计就是这所大宅的主人Tabatabei了吧?主人画像两侧则对称装饰着鲜花、花柱,而小门楣上则画满了伊朗的神话故事。在主厅的两侧还各有两个相对较小的侧厅,虽说规模和装饰远不及主厅豪华,但也足以摄人心魄了。
地下一层的入口就在主建筑的正下方,陡峭的楼梯连接着属于地下一层的那扇门,门与门框都是镂空的木质结构,这就保证了地下结构永久的通风干燥。这地下的一层被伊朗人称之为“夏宫”,就是主人家在夏天时避暑纳凉所居住的地方。
当我走出震撼的主厅,回看整座庭院,依稀仿佛刚从一座王宫走出,“艺术瑰宝在民间”这绝不是一句虚言,卡尚的这座老宅我真的是太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