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成功转型值得尊重
2013-12-29李福川
俄罗斯是标志性的转型国家,其成功转型值得尊重,其经验值得借鉴。俄罗斯基本实现了制度转型目标。首先,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其次,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第三,建立了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俄罗斯新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在:一,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近十年来,俄罗斯基本未发生类似转型初期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特别是在周边国家和其他地区的“颜色革命”环境中表现稳定。在俄罗斯,反对派通过集会、媒体、投票等形式表达诉求,在大选前后对执政党的批评往往很激烈,这些是民主制度下的正常现象。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2012年,俄罗斯GDP由2000亿增加到了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尤其是居民持续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利益,同期平均月工资由79美元增加到900美元。随着转型结束,俄罗斯经济已经由恢复性增长转向发展性增长。三,具有一定的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2009年的俄罗斯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但此后2010年和2011年俄罗斯经济连续两年实现增长4%以上,率先走出经济危机。俄罗斯经历过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结果已经完全不同。受外部影响,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主要行业基本上不会发生系统性危机,社会领域也将保持稳定。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近年俄罗斯失业率一直保持在约5%的较好水平。
2012年1至5月,普京3次明确表明,俄罗斯已结束制度转型,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他在1月16日的《消息报》指出:“俄罗斯的重建时期已经过去。俄罗斯和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后苏联时期已经彻底结束。”4月11日在国家杜马的讲话中指出:“俄罗斯人民经历了所有动荡并重建了自己的国家。事实上,我们已经结束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5月7日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俄罗斯进入了国家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未来将面临全新内容和全新意义的任务,这些任务比以往更繁重。”对于俄罗斯来说,后苏联时期就是转型时期,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
结束制度转型,有利于俄罗斯表现出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比较优势。当各国普遍受到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俄罗斯高调表示进入国家发展的崭新阶段,有利于增加对国际社会以及其他转型国家的影响力。如果以过河比喻制度转型,以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制度转型过程,那么俄罗斯不再摸石头,已经成功上岸。尽管过程跌跌撞撞,上岸时身上仍拖泥带水,但俄罗斯确实已经进入了成功转型国家行列。面对仍在河中摸石头的转型国家,特别是面对沉醉于摸石头,却忘记过河甚至不想过河的转型国家来说,俄罗斯将拥有明显的心理优势。俄罗斯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信和优越感,正源于此。
结束制度转型,有利于俄罗斯集中精力从事全面现代化建设。普京在2012年4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近期目标是使俄罗斯进入世界前五大经济体行列。在俄罗斯人看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他们为利用这个机遇已经做好了制度准备。
结束制度转型,意味着俄罗斯未来将以“稳定的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和任务。
俄罗斯的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全面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将是“更多的民主形式和机制”,扩大公民对国家政治进程和国家决策的影响力。经济现代化是指包括技术、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创新”。通过更多民主发展政治现代化,通过主动创新发展经济现代化,这是俄罗斯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两条基本主线。在俄罗斯,“稳定的现代化”也是“国家主导的现代化”。 在这个模式里,国家(政府)是政治和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倡议者和推动者。国家(政府)主动且渐进推动政治现代化,与被动的政治改革相比,会减少政治风险和社会动荡。通过主动推动政治现代化,有利于国家把握政治进程的主动权和既定方向。2013年俄罗斯以法律严厉限制官员拥有境外资产,以及官员资产和收入公开,就是明显例证。
在俄罗斯“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模式里,国家资本将与私人资本共同承担重大技术创新风险,且以国家资本承担创新风险为主。在重大技术创新到了一定阶段,国家资本可以把创新利益让渡给私人资本,以此鼓励更多私人科技资本和风险资本与国家资本结成创新伙伴。俄罗斯的数个超级“国家集团公司”就是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国家资本,也是经济现代化的主力军。俄罗斯“国家主导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建设强大的国家。
俄罗斯以和平的方式成功转型值得尊重。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习近平和普京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权利”。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对俄罗斯制度转型的基本态度。中国和俄罗斯同为转型国家,尽管有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只要是两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就应当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在社会领域,真理不是源于教科书,而是源于实践。对俄罗斯制度转型一直抱着主观、片面甚至偏执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