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贵豪宅住客
2013-12-29尚之

从伦敦骑士桥地铁站南口出来,迎面可见4栋连排玻璃幕墙公寓,在周围古朴的维多利亚建筑映衬下,仿佛从天而降的“太空船”,突兀,怪异。
这就是著名的“海德公园一号”。2007年开盘时,一套顶层复式公寓以2.14亿美元成交,刷新了单位面积售价的世界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楼王”。2011年1月,该楼盘每平方米均价高达6.45万英镑,按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67.7万元/每平方米,是全球最贵的公寓楼盘。经历金融危机之后,该楼盘一路疯涨。伦敦房地产公司“弗朗科骑士”预计,到2016年,这里的单位房价还将上涨40%。
比这些疯狂数据更吸引人的,是那里的神秘买家。他们是谁?财富从哪里来?为何对在伦敦置业情有独钟?美国《名利场》杂志近日公开部分业主名单,他们是阿拉伯酋长、俄罗斯寡头、非洲巨富、东方显贵……从这份最新“全球超级权贵图”不难看出,当代财富格局已然发生改变。
它让人有“火星人驾到”的感觉
海德公园一号的卓尔不群,首先来自于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海德公园南面,毗邻白金汉宫和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哈罗德百货公司近在咫尺,地下有通道与右侧的五星级文华东方大酒店相连。开发商与文华东方酒店签订了合作协议,业主足不出户便能享受酒店的礼宾服务。
海德公园一号的接待大厅堪比任何一家洲际酒店:闪闪发亮的金属雕塑、厚实典雅的高级地毯、流光溢彩的枝形吊灯,让人眼花缭乱。业主可以直接把迈巴赫跑车开进玻璃电梯,直达车库。房间的内饰更是极尽奢华:深色欧洲橡木地板,非洲天然木皮家具,各种铜质雕塑、大理石、乌木装饰。为确保业主安全,公寓配有安全密室、防弹玻璃,安保人员由英国特种部队培训,包裹需经X光检查之后方送达业主手中。
公寓设计者是著名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曾设计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著名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对于这件“最昂贵的民居”作品,外界评价不一。
比切姆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加利·赫舍姆说:“不管你是否喜欢它的风格,它都是英国最棒的建筑。”投资银行家戴维·查特斯认为,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让人有一种‘火星人驾到’的感觉,你会冒出一连串问题: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剑桥大学建筑历史学家加文·斯坦普却颇为不屑,称之为“一个粗俗的象征,凸显了财富的霸权主义,傲慢地占据着伦敦的心脏地带”。

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砸千金打造的豪华社区,到了夜晚,竟是一座“鬼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约翰·阿尔里奇说:“那里很黑,不是一般的黑,而是‘漆黑’……好像根本没人居住。”
这当然不是因为楼盘滞销——伦敦土地登记局的记录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部76套住宅已销售一空,总销售额为27亿美元。不过,绝大多数业主不在这里常住。楼盘销售代理迈尔斯·伍德解释说:“我们的客户四海为家,他们冬天去滑雪,夏天在戛纳或撒丁岛驾驶游艇,其余时间则呆在中东、俄罗斯或美国的家里。”
76套公寓中,只有12套注册在个人名下,其余64套均为不为人知的公司所有。其中3家为伦敦本地公司,1家为美国加州公司,1家在泰国,剩下的全都在离岸的免税地区注册,如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列支敦士登、英属马恩岛等。
由此可见,海德公园一号的业主们有两大共同特点:一、超级有钱;二、不想让你知道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钱从何而来。
它是最新版的“全球超级权贵图”
在地产业兴起之前,伦敦和今天的巴黎一样,散发着历史气息,伦敦塔、女王、宫殿、士兵换岗,是它的城市标签。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批国外买家纷至沓来,房地产市场急速升温。

最先涌来的是希腊人,为躲避国内君主制危机而移民英国,同时带来大量财富。接着是美国人,大多来自西海岸,尤以挥金如土的好莱坞名流为主,切斯特广场俨然成了“小洛杉矶”。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进一步提升市场热度,阿拉伯富商在海德公园附近大量购置房产,出手之阔绰无人能比。接下来是伊朗人,巴列维王朝的覆灭让大批失势权贵流亡至此,延续着奢侈的生活习惯。再后来,来自昔日最大非洲殖民地的尼日利亚人成了新宠,这些因石油一夜暴富的新晋富豪们,挥霍的本事和享受的欲望均不亚于老牌贵族。然而,在最新一批“来客”面前,他们也只能甘拜下风。曾在私有化进程中风光无限的俄罗斯寡头们,为躲避普京政权的“大棒”,纷纷向国外转移资产。他们带来的财富令所有“前辈”望尘莫及。
外国富豪们一手推高了伦敦房价,一些精明的开发商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海德公园一号的开发商坎迪兄弟便是典型代表。1995年,他们向祖母借了9300美元,在“伯爵府”附近购置了一套19万美元的一室公寓,重新装修后转手卖出,获利不菲。以同样的方法,他们在短短几年内赚了很多钱,于1999年成立“坎迪&坎迪”装潢公司。他们发现高端市场更容易赚钱,于是专门承接豪华游艇、私家飞机和私人俱乐部的生意,一块手绘的丝绸壁挂能卖到3200美元。
此后,坎迪兄弟进军房地产市场。根据过往经验,他们相信,富豪们不管来自哪里,都既喜欢奢华显摆,又注重安全和隐秘。因此,他们推出的楼盘都有严密的安保服务,深受富豪追捧。真正令其在业内名声大震是在2001年,他们向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成功推销了位于黄金地段贝尔格雷夫广场的一套高级公寓,售价620万美元,在当时堪称天价。
这套公寓的安全措施可以和大使馆媲美:门口装有防弹监控摄像头,访客进入需通过指纹识别,屋里各个角落设有遥控摄像头、激光警报和烟幕弹,洗手间有监控屏。此外,公寓装有一套功能强大的电子系统,能识别主人最喜欢的音乐和电视节目,会随主人位置移动自动调节各个房间的播放设备。
不久,另一名俄罗斯寡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在朗兹广场和切斯特广场购置房产。这两位富豪是死对头,曾因生意纠纷在伦敦上演“世纪诉讼大战”。在置业方面,他们也相互较劲:我的房子必须比你的大。就这样,两大冤家的相互攀比成就了坎迪兄弟,“坎迪&坎迪”地产远近闻名。
为了开发更大项目,兄弟俩于2004年在英属格恩西岛注册成立CPC集团,海德公园一号便是旗下项目之一。2007年,伦敦的住宅行情约为每平方英尺2900美元,最热地段也不过4500美元,可海德公园一号一开盘便叫价8800美元,第二年涨到10900美元,截至去年已飙升至12000美元。一名地产咨询师说:“那里的售价实在太离谱了,它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市场’。”
谁买了海德公园一号?
根据《名利场》公布的名单,海德公园一号实名登记的业主没有几个。哈萨克斯坦歌星阿娜尔·艾特扎诺娃是其中之一,名下房产价值3950万美元。俄罗斯最大制药商维克多·卡利托宁及妻子名下有两套房产,总价值4980万美元。尼日利亚电信公司Channel I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巴西姆·海达尔、英国保险经纪人罗里·卡维尔也出现在名单中。另有一套价值3550万美元的公寓登记在卡门·普利特尔-马蒂内斯名下,此人何许人也?无从知晓。
坎迪兄弟也是这里的业主。弟弟克里斯蒂安名下有两套公寓,分别价值3100万美元和2620万美元;哥哥尼克在顶层拥有一套两层复式单元。另有7套公寓属于海德公园一号的另一开发商“盛大地产”。其中C座顶层一套三层复式单元面积1858平米,堪称“楼王中的楼王”,业主是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谢赫哈马德·本·贾西姆·阿勒萨尼,他名下的地产开发公司“水骑士”是“盛大地产”的合作方。
乌克兰首富雷纳托·阿克梅托夫是本国私有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生意覆盖煤炭、矿产、电力、银行、保险、电信和媒体,个人身家高达160亿美元。他在海德公园一号购置了两套公寓,总价值为2.16亿美元。他的公司发言人称,这笔买卖属于“证券投资”。伦敦土地登记局的记录显示,这两套房产的持有人为一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
另一个买家是哈萨克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弗拉基米尔·金,曾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政府中任职。阿联酋沙迦酋长国财务大臣谢赫穆罕默德·沙迪·苏丹·阿勒卡西米的公寓价值1810万美元。超模娜奥米·坎贝尔的男友、俄罗斯房地产大亨符拉迪斯拉夫·多洛尼据称在这里至少拥有一套公寓。俄罗斯天然气公司ITERA大股东贾利纳·韦伯的公寓位于二楼,价值1170万美元。
名单上不乏亚洲买家。台湾首富、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儿子王文洋的名字赫然在目,他名下有两套公寓,总计4370万美元。马来西亚富豪拿督林晓春及夫人在此拥有一套价值1200万美元的公寓。去年9月,地产公司仲量联行估计,伦敦核心地段房产的近期交易中,约六分之一买家来自马来西亚。这可能源于马来西亚大选在即,备受丑闻困扰的联合政府可能垮台,导致大量资金外逃。此外,还有一位神秘的北京买家,他购置的公寓价值1160万美元。其余买家的信息十分有限。伦敦土地登记局的记录显示,至少有4套公寓的联系人写的是英国律师阿拉斯塔尔·塔洛克。此人是俄罗斯寡头圈里的大红人,曾做过克格勃出身的金融寡头亚历山大·列别杰夫的代理人,与尤科斯石油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现身陷囹圄的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过往甚密。
除上述个人业主外,这里大多数公寓以公司名义购买。公司名字空洞泛泛,无从查考,注册地多在耳熟能详的免税地区。其中一个在马恩岛注册的名叫“沙伦玫瑰”的公司拥有5套公寓,总价值1.23亿美元。外界盛传,这家公司的幕后人是尼日利亚石油大亨弗洛伦索·阿拉基嘉。《福布斯》杂志称其净资产为6亿美元,但去年出版的商业杂志《非洲企业》根据公开资料对其资产进行重新估算,结果是33亿美元,超过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成为全球最富有的黑人女性。
隐形的“免税天堂”
令大多数人惊讶的是,全球免税区离岸体系中的最大“玩家”不是瑞士或开曼群岛,而是英国。
以英国本土为中心,有一张覆盖全球的“免税网”:核心区域包括英国皇家属地,如泽西岛、根西岛和马恩岛等;外围一些是英国的14块海外属地,如开曼群岛、维京群岛和百慕大等;再往外延伸,是英联邦国家和昔日殖民地,如中国香港,它们与英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样一张网络的存在,大量资金——干净的、可疑的、肮脏的,不断流入伦敦;同时,由于英国与这些地区的关系若即若离,一旦出现丑闻,英国当局用一句官话即可逃避责任:“我们无能为力。”
据英国《卫报》报道,自1999年以来,英国共成立了9.5万家离岸公司。海德公园一号的业主之所以青睐离岸公司,原因主要有三:避税、保密、“财产保护”。
根据英国法律,持有房产、尤其是因所有权转让而产生资金收益时,需缴纳各种税,但离岸公司持有的房产往往可以免税。一些买家通过这一手段规避遗产税。外国投资者除不必缴纳英国税收外,还有机会躲避来自本国税务或司法部门追查。
至于“财产保护”,主要是躲避愤怒的债权人。海德公园一号业主“波斯特莱克有限公司”似乎就是这种情况,它在4楼有一套价值560万美元的公寓。这家公司隶属于在维京群岛注册的“佩西有限公司”,后者又属于马恩岛上的一个信托基金,该基金由已破产的爱尔兰地产商雷·格雷汉成立。目前,格雷汉正遭爱尔兰国家资产管理局追讨,要求其归还3.5亿美元欠款。他辩称,海德公园一号的房产并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归家族基金所有。英国律师认为,这类资产往往对债务人有利,要想讨回,希望渺茫。离岸免税区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会偷你的钱,但也不会对你偷别人的钱大惊小怪。”
海德公园一号呈现了一幅最新版的“全球超级权贵图”。许多人以为,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银行家,这在10年前也许是事实,可如今,在他们之上已出现新的阶层——全球商品财阀。他们或拥有矿产资源,或在建筑、金融领域呼风唤雨。
伦敦地产界证实,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商品财阀就已取代银行家,成为最有权势的阶层,而俄罗斯大亨无疑最财大气粗,连“富得流油”的阿拉伯人也自愧不如。萨维尔房地产公司职员史蒂芬·林德赛说:“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卖房给银行家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现在,没有人能和俄罗斯人、哈萨克斯坦人竞争,他们手里全是石油和天然气。”
马克·霍林斯沃茨2009年撰写《Longdongrad》一书,研究俄罗斯寡头对伦敦的“入侵”。他说,寡头们赚钱不是靠提升企业利润,而是“通过内部政治交易和钻法律漏洞”。俄罗斯石油商人兼银行家阿卡迪·盖达马克坦承:“在法律健全、税收严格的国家根本赚不到钱。只有在俄罗斯这样正处于财富重新分配阶段的国家,才有可能……想在今天的法国赚5000万美元,怎么赚?”
俄罗斯经济改革家、“私有化之父”阿纳托利·丘拜斯说得更直接:“他们除了偷,还是偷,偷所有东西。”
海德公园一号住客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他曾是俄罗斯的“七大寡头”之一。1997年,他曾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第9大富豪,个人资产最高曾达30亿英镑(约合289亿元人民币)。他公开誓言要将普京赶下台,被称作“普京头号敌人”。3月23日下午,他死于伦敦近郊的寓所内。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俄罗斯寡头,楚科奇民族自治区州长,英格兰球会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2008年3月,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他的资产约有250亿美元,是俄罗斯首富及全世界排名第15位的富豪。
谢赫·阿勒萨尼
2007年4月,他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2008年2月,他被任命为卡塔尔最高协调与后续委员会主要成员。 哈马德还担任卡塔尔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常务宪法委员会委员、王室会议成员、国家储备投资最高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雷纳托·阿克梅托夫
乌克兰商人,拥有金融、钢铁、煤炭多个产业,也是乌克兰最有统治力的足球俱乐部“顿涅茨克矿工”的老板,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39位。据英国媒体估计,阿克梅托夫的身家约为160亿美元。
王文洋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长子。他曾出任任南亚塑胶公司厂长、部门经理与协理,南亚科技公司总经理,好又多百货商场董事长,现为宏仁集团董事长、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执行长。
弗拉基米尔·金
他是哈萨克斯坦铜业公司董事长,且曾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政治委员会的成员。据2013年福布斯富豪榜估算,他的身家为2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