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自己的情人节
2013-12-2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名为《蒹葭》的诗歌,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赵广鹏经常会哼唱起《蒹葭》来,他是洛阳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这个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5月,其前身是国色洛阳汉服群,致力于民俗活动的推广和传统文化研讨。
就在刚刚过去的农历三月三,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在洛阳中国国花园,重现了中国传统的游园问春活动。这场祓(fú)禊(xì)(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是按照古代习俗在中国国花园湖边举行,由一名身着白色汉服的“女巫”主祭消灾祛病,洗涤垢秽、祓除不祥的仪式。
这是三月三上巳节的传统礼仪活动,但这个活动,对于现在的很多洛阳人来说,已经显得非常的陌生。祓禊仪式,意指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以农业为主的华夏先民冬季大多很少活动,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气暖水温,人们以草药熏汤沐浴,不仅除去了整个冬天所积存的污秽尘垢,也为节日期间的祭祀和男女相会做准备。
赵广鹏与戴敏商量,上巳节的活动如果以恋爱来作为突破口,会让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就可以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戴敏是洛阳传统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她一直不是特别认同中国人把“七夕节”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它其实是一个女儿节,现代人重新给它一个定义,是对传统文化有些不太认真。”
而真正在洛阳起源的上巳节,却已经鲜为人知。关于三月三,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古老神话:据说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只有伏羲、女娲受到乌龟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
为了人类的延续,伏羲、女娲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抟土造人,后来人烟就又逐渐稠密起来。以后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就成了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说爱定情的好日子。一直到宋朝以后,由于对妇女的禁锢日益严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到了近代,汉族地区“三月三”的活动渐渐消失,它的情人节功能也最终被人遗忘。“为了恢复上巳节‘中国情人节’的意义,我们活动的场地得好好选一选了。”赵广鹏忧心地想着。
他和戴敏一同驾着Jeep指南者,去到了洛阳的情人岛、龙门石窟和国花园。“我们社团的人,一般会统一穿上汉服,来过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戴敏告诉记者:“当你穿上汉服的时候,就特别有一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