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

2013-12-29

南都周刊 2013年41期
“抵制转基因”是许多民众的真实想法。

菲律宾几位母亲举着婴儿澡盆制成的面具抗议转基因的“黄金大米”。

热点

中国人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

有专家透露,“61名院士曾联名上书领导人要求推广转基因水稻”。毫无意外,这引发了舆论的激烈反弹,许多网友以非常极端的态度来反对转基因。相比起前些日子袁隆平超级稻破产量纪录时收获的一片赞誉,转基因水稻受到的待遇可谓天差地远。国人不接受的症结究竟在哪?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转基因?毫无疑问,担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最主要的原因。按说,这本不该成为问题,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所说,“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罗云波的这段描述,每一个字都站得住脚,但无论说多少次,对生物技术只是一知半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太大作用。比起“杂交”等其他生物技术,“转基因”给予人们的那种“非自然”的感觉,是最为强烈的,这是转基因在全世界都遭遇“接受难”问题的最重要原因。

对于转基因食品,还有许多立场坚定、利益相关的反对组织。诸如不信任转基因技术的环保组织,“有机食物”的鼓吹者等等。在反对者严密的监视下,任何与转基因有关的负面消息都会被大做文章。

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往往都对转基因抱有疑虑。但在中国,还有一些“特色”导致人们更难相信转基因。首先缺乏“权威专家”和“权威机构”。所谓缺少“权威专家”,并非指在生物学方面真的没有造诣高明的学者——即便有这样的学者,也因“砖家”、“叫兽”的名声狼藉而毫无权威而言。所谓“权威机构”也同样如此,即便农业部在转基因问题上已经做出不少努力,但由于当前整个公权力部门公信力低落,没有多少人会因农业部在官网挺转基因就被说服——FDA尚且不能让美国人安心,中国农业部更做不到。

中国尤其缺乏的,是理性对话、讨论转基因问题的空间。在youtube网站,能看到不少国外就转基因问题进行电视辩论的视频,但国内就非常缺乏这种对话沟通的渠道。往往是两边人马各说各的话,把多年来的说法翻来覆去再说一遍,很少人能达成共识。

在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第17个年头后,《科学美国人》杂志社论中宣称,“只有赢得公众的支持,此类作物才能真正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这句话在中国同样适用。

@南都周刊:推进转基因食品困难重重,反对意见很大。那么是不是可以因此绕过民意?

@腾讯今日话题:有一篇报道称,“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在中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现场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是不作为,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良机,再等待拖延将误国。”

不推进转基因就是“误国”吗?从科学产业的角度来看,或许不假。但在今天,若不能获得民意的支持,这种“不误国”意义恐怕并不大。连美国FDA的权威都不能让美国人停止对转基因食品标签化的追求,在中国强行推动转基因不会得到民众认可。弄得不好就可能像去年“黄金大米实验”那样,招致国人对转基因的极大反感。

专家和官员想要推进转基因,就必须考虑以民众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宣传。假如致力于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农业专家和官员愿意带头试吃转基因水稻,相信能够取得不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