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行业将现分化
2013-12-29魏凤春
上周7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总体来看,数据给市场带来的信号偏正面,好于此前市场的预期,有助于对市场中的极度悲观情绪进行修正,释放一部分系统性风险,略解近期市场疲弱之近渴。
具体来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9.7%,比6月提升0.8个百分点。超预期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基调确立之后,微观主体预期明确,在库存较低的既成事实下,产生了较强的补库存需求。考虑到去年8月和9月工业的基数不高,今年8-9月工业增速估计不会大幅回落,因此,三季度GDP增速有望达7.5%。
投资方面继续保持平稳,采掘、地产与基建均有所提速,其中亮点无疑是房地产。政策逐渐明朗,短期防风险减退之后,开发商投资意愿提升。一方面,拿地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政府供地放量。因此,下半年在地产调控政策不再次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稳定并有所提升。延伸开去,土地成交的放量,同时也将大大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通胀方面,7月CPI上涨2.7%,其中蔬菜与猪肉价格是主要推手。展望下半年,单从基数效应来看,三季度通胀仍将保持稳定,但四季度通胀压力陡然增加,存在隐忧。
出口方面,7月出口增长5.1%,进口增长10.9%,均好于市场预期,贸易顺差178.2亿美元。下半年出口形势有望好转,出口增速估计已经触底。
金融方面,社会融资总量中的表外流动性,尤其是未贴现票据的收缩相当明显。这与6月钱荒让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抽紧关系很大。表内人民币信贷有所放松,7月实际投放量接近7000亿,相比于信贷投放的季节性规律,明显偏多。同时,人民币信贷中企业中长期贷款走势也背离了企业中长期贷款年初高,年中一路走低的季节性规律。从投资资金来源数据来看,非地产投资(主要应为基建投资)在7月获得的银行信贷明显增加,减轻了流动性和投资意愿之间的错配。这意味着,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
综合以上宏观数据分析,一轮补库存的周期使得工业增加值与投资显出经济企稳迹象,但价格环比仍往下,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库存周期频率将加快,其并非驱动经济实质向上的根本因素。同时,季节调整后投资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采掘业,地产和基建只能说是稳中略升,制造业无显著的投资意愿复苏迹象,而下游从消费增速和价格走势上看上升力度和幅度均有限。这种结构上“头重脚轻”的特点,尚难有助于经济获得持续向上动力。因此,经济企稳向好的持续性待考,趋势性机会需要8月数据的验证。
对应到配置上,周期与新兴的结构微调为主,系统性风险的略有释放,可用股指工具对冲。同时,当前形势也是对新兴行业中未来的分化,提供一次调整和优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