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与单抗业务齐飞

2013-12-29张鹏飞

股市动态分析 2013年36期

2004年上市的华兰生物(002007)一直是两市成长股的典型代表,股价亦快速上扬。2011年,因甲流疫苗收入大幅下降、公司在贵州所拥有的5家单采血浆站被贵州省卫生厅关闭,造成华兰生物采浆量减少60%,公司当年度业绩同比大幅下降39.46%,2012年再次惯性下滑了19.13%。尽管如此,血液制品行业的稀缺性价值属性并未因此改变。

2013年,随着公司重庆子公司再添一个浆站正式运营采浆,公司采浆能力继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新版GMP改造期限将至,血液制品行业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了认证,最保守的估计,预计明年血液制品将会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公司迅速切入的单抗仿制药有望在下一年度获得进展,目前在研单抗仿制品种有4个,市场空间广阔。

血液制品供需缺品有可能拉大

血液制品行业需求旺盛,但却属于政策管制行业,新浆站的审批进展很慢。卫生部的测算数据显示,我国血浆年需求可达8000吨,而目前的供给仅在4000吨左右。国信证券认为,“浆源为王”的局面至少还会持续3-5年,并且据此决定企业的地位。

由于新版GMP改造对血液制品行业带来的影响,2014年该行业的供应缺口很有可能扩大。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至8月底,30家血液制品企业仅7家通过了新版GMP认证,另有1家在公示、1家在检查,还有21家尚未启动认证程序。

从上表可看出,尚未获得认证的不乏上海莱士这样的行业巨头。数据显示,上述21家尚未通过认证的企业所供应的白蛋白、静丙占国总量的68%、47%。从目前完成认证的企业来看,GMP认证历时3-8个月不等,平均4.3个月。因此,这些企业的业务量在明年势必受到影响,将进一步加剧该行业供应紧张的局面。

而公司则凭借实大的实力与行业龙头地位,在重庆、河南的新采浆站相继获批,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单抗仿制药拓展新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单抗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销售额高达440亿美元,其中前5大品种的销售额占比超过10%,以美罗华、修美乐为例,两者在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分别达69.6亿美元、65.5亿美元。基于此,2013年,公司与大股东新乡华兰共同投资1亿元设立华兰基因工程公司,开始布局单抗、重组蛋白类药物研发。

中报显示,公司已开展修美乐、阿瓦斯汀、赫赛汀、美罗华这四大重磅单抗仿制药的研发。公司有望在2014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并申报临床试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公司成功介入单抗仿制药产业,那么,公司的估值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未来两年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

8月15日公布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5.05 亿元,净利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8%、32.28%。这预示着自2011年开始的业绩下滑基本完成,公司有望重回高增长轨道。

同时,公司在半年报中预计1月-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84.03万元至35204.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至50%。公司全年业绩增速有望接近预测区间的上限。国泰君安医药行业分析师李秋实认为,公司2013年、2014年将实现每股收益0.78元、0.95元。相对于成长性及估值有望提升的背景来看,当前估值不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