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博采众思
2013-12-29
人气微博
通胀虚实
陈志武:2000年到2012年,中国CPI累计涨31%左右,美国物价同期涨36%。按这些数据,应该是美元比人民币更不值钱了吧?可经常来往两国的人都知道,你感觉不到美元购买力下降了多少,而今天100元人民币能买的东西跟12年前的能比吗?
2013年2月18日21:30
“世界工厂”将变成一座雾霾重重的血汗工厂
德勤报告指出:中国虽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人才创新能力、赋税制度、市场秩序、基础建设等宏观方面表现都乏善可陈。能保持第一地位完全由于压低劳动工资(平均每小时2.8美元,全球平均21.9美元),此外还以透支工人的健康和中国的环境为代价。
2013年2月15日15:30
查理·芒格的三个投资选项
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和太难理解。对于“可以投资”的项目,他会选定一个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那些大张旗鼓宣传的“交易”和公开招股会被划入“不能投资”的项目。而制药业和高科技行业则会被归为“太难理解”的项目。
2013年2月14日08:30
张维迎:我对管制有两个判断
一是管制越多的地方,一定是骗子越多的地方,原因是管制消灭了市场本来应有的信誉机制。二是管制越多,骗子就越有积极性贿赂政府,骗子以不高的贿赂成本降低了他进入市场的门槛。当骗子越来越多时,政府不会感到是因为管制太多,反误以为是管制太少。结果管制变本加厉。
2013年2月2日23:30
读者反馈
《新财富》杂志
2013年2月号
封面文章
《奢侈品 E路狂奔》
Charlie头很大:奢侈品门户必须做自己的细分独立市场,而非借助大的门户的流量,因为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高于普通生产和生活的消费手段。听说过eBay、亚马逊上卖奢侈品的么?gilt.com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奢侈品电商网站要有独特的设计和新颖的经营理念。
花颜巧雨1983:类似这些品牌在自己的官网都有在线销售。但在华自建电商平台,没有区别于实体店的优势势必只是昙花一现,消费者更多的乐趣在于亲身选购试戴!而不是随便手指一点即可满足!
流浪的柚子猫:奢侈品电商必须以服务线下渠道为基础,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渠道冲突,与线下实体店的冲突一旦加剧,则舍本逐末!如能把握线上线下价格、促销一致,并根据顾客网上送货点安排就近实体店送货进行利润分成,或许可行。
《新财富》杂志
2013年2月号
趋势文章
《谁抢走了我的读者》
小阿卡王子:纸媒逐渐消亡是新老交替,属自然法则,但绝不是优胜劣汰的结果。纸媒的消亡应该打上引号,纸媒消失的应该只是其承载体——纸。但纸媒的精神,纸媒确定的媒体应共同遵循的原则、信念等等只会作出结构性的调整,其本质不会改变。
heather_saif:这并非全是纸质还是电子媒介的原因吧,内容与当代读者新需求的契合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与其说是网络和移动设备与纸质媒介的竞争,可能不如说是传统内容与众多新文娱内容的竞争。
粉丝热议
传统零售业将死?
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赌局”仍让人记忆犹新。2月8日,《新财富》的一则微博再次引起粉丝关注。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语出惊人,他指出,零售产业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难以为继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浪潮将持续,最高潮将在2020年。届时实体零售商将退出市场,电商将成人们购买商品唯一选择。
董金锋2012
房租、存货和人工让传统零售变得很“重”,电商物流成本一旦降低,传统零售空间将受到极大压缩,但,不至于彻底颠覆,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是电商很难取代的。电商和传统零售,本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为什么要讨论谁死谁活的问题呢?
植桐
危言耸听了,任何的消费行为消费者都会考虑,时间、价格、方便、消费体验等,比如想吃包方便面,网购?下班顺路就带回的商品,网购?并不是所有人都宅,人家买的不是商品,而是在享受购物乐趣。只能说,传统零售业会萎缩,同时在便利和消费体验上下工夫,同时应兼顾社区顾客的送货服务!
狮星人Elisa
行业走向取决于消费者需求,顾客体验是电商成功的前提,没有顾客体验电商注定是熄火的。电商要在消费者体验、售后、物流上下大工夫,才有可能和传统零售业抗争。
中国货币超发了吗?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质疑中国滥发货币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同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
潘继红v
别的不知道,我只知道东西一年比一年贵了,工资增长率跟不上物价上涨率是事实。物价大幅上涨,货币大幅贬值,从经济学看这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实际就是印发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这个怎么解释呢?
李迅雷V(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最近媒体又在热炒M2,但M2增速毕竟回落了,这有点像把前年盛夏酷暑难熬放到今年冬天来诉说的感觉,不少学者也参与了讨论。但M2今后的增幅不会太大了,原因是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规模会增大。M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会降低。
巴曙松V(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影响M2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常被忽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内需的扩大和储蓄率的走低,M2也会呈现不同的走势。
王健_美联储V(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1. M2重要的是增长率而不是存量。2. 即使是增长率,控制M2这种工具在上世纪90年代后也已经被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弃用了。不要再通过什么货币供应量看通胀了。关系非常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