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亚太新部署
2013-12-29高晓勇张青民耿铁钢
政治经济交困的出路探寻
美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接连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联合北约发动对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导致其军费开支飞速增长。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国每年的投入近1500亿美元,占其财政赤字的10%-15%。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久拖不决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更是加重了美国的负担。2012年作为美国的大选之年,经济状况直接关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命运。
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一方面不得不想办法尽快结束战争,另一方面,只能对已造成沉重负担的军费开支进行削减,并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作出新的调整。美国看中了经济军事同时崛起中的亚太地区,认为只有将战略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才有可能获得军事经济的“双重转机”,才能扭转当前的政治经济被动局面。然而萧条的发展现状已无法有效依托经济措施进军亚太,军事成为其基本的突破口,并提出了“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加强与西太平洋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关系,依靠强大的武力高附加值寻求、获得其特殊经济利益。
冷战思想模式的惯性依赖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苏联及华沙组织大规模战役机动集群构成的威胁,美国陆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强调整合陆空作战力量,以空地联合作战的方式实施纵深打击,提高陆空力量的作战效能。苏联解体后,冷战虽然结束,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并没有结束,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冷战对手,“9·11”事件和随后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欧洲,“空地一体战”理论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的提升了美国陆军的地位和信心。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长,美国认为已经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对其“毫无理由的挑战”。正如冷战时期前苏军是对美国陆军和空军最严重的威胁一样,美军认为当前我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是对美国空军和海军最严重的挑战。因此,美军相应地进行全球军事战略调整,重新巩固和加强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既是美国“空地一体战”的思维模式延续,也是美国亚太平衡战略的有力支撑,其目的是以“空海一体战”作为支持美军在西太平洋军事行动的总体战略,进而遏制中国的崛起,确保形成美军所谓的“战略平衡”,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本战略利益。
平衡军种矛盾的无奈之举
美国各军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力量体系、指挥体系及具有各自特色的军事文化体系,追求本军种最大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当前,军种文化差异根深蒂固,门户之见和部门利益之争给美军造成了严重内耗,这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其联合作战能力的生成。为此,如何在各军种之间实现平衡是美军战略规划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9·11”事件后,美国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增大,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非传统战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旷日持久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位日益上升,而处于传统优势地位的海军和空军则处境尴尬。按照计划,空军目前的61个战术航空中队到2017年将被裁减为54个,其F-22战斗机、C-17运输机等重大项目都遭到延迟或裁减,而海军的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和空军不得不为本军种的生存和发展而寻找出路,而中国崛起、中国威胁则成为其很好的借口。美国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西太平洋地区已出现了军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通过抵消这种日益增长的不平衡性趋势,才能确保自身的“领导地位”,否则将面临退出亚太地区的危险。为此,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战略构想,进而抵消中国日益增强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借以加强海空军建设,平衡各军种利益关系。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军力融合
美军认为,现代战争是不分地理区域、不分陆、海、空、天、信息等边界的全面战争,未来将是太空战、网络空间战、陆海空战场相融合的新型联合作战,客观要求各军种必须与其他军种密切协同实施联合作战,提高作战效能。同时,透过美军发展战略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推动美军军事转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来,美陆军提出“全方位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思想,强调建设“目标部队”,要与空中、海上、太空和特种作战部队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空军提出“空天一体战”理论,强调建设能够控制全球战场的航空航天一体化作战力量;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各军兵种一体化实时联动。但是,各军种间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易说难行,各军种之间本位主义依然盛行,强调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作战体系和发展军事装备,装备“烟囱”现象十分突出,激烈的利益之争也一时难以消弥,这也从根本上制约着美军联合作战能力的生成。同时,相应理论上的质疑之声也从未中断,认为过于夸大信息技术作用,夸大了联合作战效能。为此,美军必须突破联合作战理论和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的现实和理论瓶颈。亚太战略平衡需求为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空军和海军力量联合实施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可谓是“雪中送炭”,成为美军推进联合作战理论深入发展、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有力抓手,必将推动美军海空军力量的有效整合,提升联合作战能力。
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抉择
美军称中国在2007年用陆基导弹摧毁了报废的气象卫星,2010年实施了中段导弹拦截试验,针对航空母舰的“航母杀手”弹道导弹初步形成作战能力,新一代歼-20、歼-31隐形战机试飞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顺利,新型航母平台交付海军,歼-15舰载机成功在航母平台实现起降等等,认为中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一能力在未来还将持续增强,这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海军基地和驻军等前沿军事力量以及美军的力量投送能力构成巨大的现实威胁。强调一旦发生冲突,美军想介入或采取行动,必将付出严重的代价。基于对亚太地区整体战略形势的判断,美国强调必须加速实施亚太军事平衡战略,抵消中国军事实力提升造成的不平衡性。2020年前,美国海军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整体格局,调整为太平洋60%对大西洋40%,其中10艘航空母舰的6艘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同时,围绕有效实施“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对美军空军和海军的这两个原本隔阂很深的军种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能力,有效破解“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
(作者均任教于第二炮兵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