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话鱼糕
2013-12-29肖子羽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3年1期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你来我们“鱼米之乡”做客,无论走进哪一家,餐桌上总少不了鲜嫩柔滑、鲜味悠长的“鱼糕”。
每年寒假回老家,爷爷奶奶就张罗着做鱼糕。爷爷从自家池塘里网起一条条大鲩鱼拖回家,忙着杀鱼、洗鱼,奶奶眯缝着眼,剔去鱼骨和胸刺。爷爷再把鱼块放进绞肉机,绞上三遍,搅成碎碎烂烂的鱼肉泥。奶奶按照一斤鱼加三个鸡蛋的比例打鸡蛋,鸡蛋只要蛋清,打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再按一斤鱼加三钱淀粉的比例放入淀粉,加上适量的盐、猪油、葱、姜、味精等佐料。
这时,爷爷又上场了,他把鱼肉泥倒进盆子里,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地搅拌。大冬天的,爷爷额头却沁出了细细的汗珠。我劝他歇一会儿,他笑呵呵地告诉我,可不能半路停下。不然,鱼肉搅不上劲,鱼糕就算做砸了。
奶奶把灶火烧得旺旺的,准备蒸鱼糕了。爷爷把鱼肉拍成长条块放进蒸笼里。大火蒸上半小时,鱼香就直往鼻子里钻。这时,奶奶又把蛋黄液抹在鱼糕表面,这样不仅好看,更包含着“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
听妈妈说,鱼糕的历史可悠久了: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特爱吃鱼,又特烦鱼刺,就提出了“食鱼不见鱼”的要求。御厨想不出办法,急得团团转。他的夫人给他支了一招:“把鱼刺、鱼骨剔除后,再加佐料蒸煮,不就吃鱼不见鱼了吗?”御厨豁然开朗,做出了形似米糕的“鱼糕”,楚王吃后大喜,当即奖赏他黄金千两。鱼糕于是一代代流传下来。
“年年有余(鱼)、步步高(糕)升!”在你品尝鱼糕时,人们还会把这美好的祝福一起送给你哟!
发稿/沙群
点评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国家,“食”是一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鱼糕的制作过程,还生动地讲述了鱼糕悠远的历史传说和丰富美好的蕴意。这样,不仅丰富了习作的内容,也升华了主题。
指导老师/王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