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字传神 句句关情

2013-12-29臧剑斌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3年11期

说到老舍先生,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些头衔,如“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剧作家……其实对于身为作家的老舍先生而言,倒是“语言大师”这一称号更有意义。几乎他的每篇作品都彰显着他驾驭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底,处处能寻得他的语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我们且来探寻他“炼字”“锤句”的艺术。

文章一开篇,老舍先生就连用了三个“像我”,不仅独立成句,而且运用了倒装句式。这样一来,既显得语意恳切,又鲜明地表达出这是他个人的独特体验。由此,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溢于言表,让读者一下子就触摸到了他对济南冬天的情有独钟。

接下来,在描绘“理想的境界”的过程中,老舍先生用的最传神的莫过于“晒”和“睡”两个字。一个“晒”字,很自然地就让人在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一个慈祥的老者,眯着眼、笼着手,安闲舒适地斜倚在墙根下打着盹,一副与世无争的悠然神态。这恰恰描摹出了济南老城在冬日的慵散。一个“睡”字,又进一步表现了老城的宁静祥和。这两个字把老城“恬淡平和”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换个角度看,这也正是老舍先生的心态。

第三自然段中描绘雪后山景,老舍先生处处着眼一个“妙”字。妙意之一,在于景物搭配上了“小”字,小山、小雪、小树(矮松)。正因为“小”,所以才有山的秀气、雪和树的秀美;也正因为“小”,足以透露出这些景物在老舍先生眼中是何等的“亲切”与“怜爱”。妙意之二,在于修辞的精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字,既与“小雪”的效果相宜,又契合了下文喻指的“日本看护妇”的形象。此外,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粉色用“羞”,也可谓各尽其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纯粹呆板的景,其中已然倾注了老舍先生那份怡然陶醉之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文人笔下,山与水的情谊,亘古不变。济南号称“一城山色半城湖”,老舍先生当然对济南的水也格外青睐。但他没有着眼于济南的名泉、名湖,而是笔锋一转,借自己的感受去表达水的鲜明形象,紧紧扣住济南冬水的特点——绿。一连串五个“绿”字,表面上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的却是水的绿。“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中的“不忍得”一词就让人感受到,这样的水岂止是有了生命,更是有了情感。

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尾。有人曾提出疑问,按照标题,似乎应当改为“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更合理,其实这恰恰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他把“济南”与“冬天”互换了位置,其实是把他钟情的对象提升了,不再局限于济南的冬天这个季节,而是冬天里济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城……一言以蔽之,在老舍先生心目中,济南的一切都别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