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 地下室 生活的人们

2013-12-29咪拉

北京纪事 2013年10期

小晴今年23岁,湖北人,来北京3年了,现在是公司前台。她每天下班后都认真自学,准备考会计证。她的梦想是当一名会计,有一技之长,过上稳定踏实的日子。小晴的房间只有5平方米,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生活用品都堆在床底下。她月薪不到两千元,550元的租金已经占很大比重,除此之外还有水电费等,生活几乎捉襟见肘。

甜甜今年6岁了,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老家甘肃,她3岁的时候就住在这个地下室。父母每天上班,平时没人照看她。她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由于入学难问题,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学校还没有着落。她自理能力很强,从小就踩着小板凳自己洗衣服,是个很乖的孩子。

李大爷今年60多岁了,在附近一个小区守夜。他来北京五六年了,儿女都在北京,各自忙碌着生活。李大爷生活自给自足,特别开朗特别乐于助人。

这对表姐妹租住在同一间房,只有一张单人床,4平方米左右。夏天的夜晚闷热难耐,两人挤在一张小床上非常辛苦。她们在某茶馆当茶艺师,她们在努力存钱,准备回老家做点小生意。

地下室湿气大,每天的被褥都要晾晒,小区内能晾的地方都被占满了。大家练出晾被高超技巧,能把被子挂到匪夷所思的高处,都是为了晚上回来能睡一个舒服点儿的觉。

小区空间有限,大家为了占地儿晾被子,每天起得非常早,6点多就要把被子晾上,7点多基本就没地儿了。

赶上雨天,衣服只能晾晒在地下室走廊里,大家的衣服都晾在一起,同样散发着霉味。

随着北京房租的上涨,动辄数千元的租金让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望而却步,对于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地下室无疑是很实惠的选择。面积再小也是单间,生活再不方便至少还有张床,而每月数百元的租金是他们能承受的。

西城区西便门槐柏树街的一个20年的6层老楼,地下室分隔成70多间出租屋,大的有18平方米,每月租金1500元;小的只有4平方米,每月租金450元,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在这个地下室生活着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有保安、保洁人员,有厨师、饭店服务员,有的怀着美好的梦想正在备考大专、会计证等。

夏天是地下室最难过的时候,雨季到来,屋内潮湿难耐,发霉严重,床铺被子每天都得晾晒。7·21那天,整个地下室全部进水,水没膝盖,大家齐心协力拿盆和桶往外运水,忙活一整夜才将水排干。第二天一早拖着疲惫的身影继续上班。

同住地下室的情谊日渐深厚,夏日的夜晚大家三五成群去路边大排档喝啤酒吃串,一边聊着各自心酸的经历,一边高谈梦想。偶尔的不和谐音来自二房东,经常因为押金等小问题为难租客。地下室流动性较强,也不乏一租数年的长租客,这个卑微的终日不见阳光的处所容纳了很多人的梦想。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