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创新助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
2013-12-29汤冰艾焱龙
在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内,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机构,与另外一个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管理办公室一样,名称都冠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前缀,意味着他们实际上是接受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和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的双重管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规划院所承担的带有部分行政色彩的技术管理职能。
作为项目办公室2011年正式成立以来的首任负责人,周厚祥是一位拥有着25年地质勘查工作经验的“老地质人”,这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的省部级个人和项目奖励为数众多。从之前在地勘队长达十余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到2008年以后担任规划院地质勘查部主任,正式开始承担起地勘项目的技术管理职责,经历了由“参与者”到“管理者”角色的转换,让他对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有了自己更多的领悟。
管理基石:制度建设与专家储备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地勘行业经历了大萧条时期,地勘单位经营艰难,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而随着新世纪之后矿业市场的回暖,地勘和找矿机制的重大改革带来的地勘行业的重现兴旺,大萧条时期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技术力量、管理保障能力的相对薄弱和不足。在周厚祥看来,这些成为了省国土资源厅成立地勘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重要初衷。
“近几年,我们首先所做的工作便是建立制度,建立统一的全省地勘项目技术标准”,周厚祥介绍道,为此,《湖南省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试行)》于2008年编制出台。在这之前,省内的四大地勘部门——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核工业地质局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办法,但是各项技术标准和要求并不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委托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地质勘查部根据四大局的工作办法,结合实际,择优选择进行编制,从而统一了省内的地勘编录细则和标准。在项目办成立、接手地勘项目技术管理职能之后,一本全新的《湖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手册》正在编辑之中,“《工作手册》遵照国家、地勘行业固体矿产勘查有关规范、规程,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近年来制定的关于矿产勘查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综合编制。充分考虑湖南地勘工作特点和发展现状编制,内容上将全面涵盖项目管理的流程、要求,立项、设计和报告文本的编制以及地质资料的编录与整理等内容,从管理、实施和组织三个角度对每个步骤、每个事项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充分确保地勘项目技术管理的规范。”周厚祥表示。
除了规范管理制度外,地勘项目办所做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强大的专家库,周厚祥介绍:“现在我们的专家库有60人,其中50个人为地质方面的专家,10人为技术方面的专家。我们专家库的专家以四大局的专家为主,要求具有实际野外工作经验和较深的理论知识,这跟我们的工作和实际紧密结合有很大关系。现在入选的专家全部具有野外作业的经验,其中三分之二是教授级高工,他们对省内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对于专家团队的作用,周厚祥做了进一步的诠释,首先是业务审核、评价和指导,以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的“岩头寨快速评价模式”为例,周厚祥认为一个重要的经验便是“专家的快速、全程介入”,拥有强大的专家储备,专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找矿、矿区规划等工作进行有价值的指导,从而加快了整个评价的速度,为“岩头寨模式”的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经验的传承,地勘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大量的专业培训,让老专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前辈们的经验得以传承,新人们能够快速成长,有效地缓解了因为‘大萧条’造成的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的困境”。
双星闪耀:合理部署显成效
“花垣凤凰铅锌矿国家整装勘查项目”与“岩头寨快速评价模式”是近几年来湖南地质找矿工作被称为“双子星”的两大成功典范。
湖南花垣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发现了一批矿产地,并且显示全区探获333+334铅锌资源量1170万吨,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作为湖南省惟一进入国家47个重点整装勘查区的项目,花垣凤凰铅锌矿整装勘查发现的铅锌矿由4个矿段组成,钻孔的见矿率在80%以上,新发现的铅锌矿品位为1%~3%之间,矿层厚度在2米~15米,一举将矿田提升为千万吨级的世界资源基地,潜在价值达数千亿元。
而古丈县岩头寨钒矿详查项目则完成一个项目进度上的“奇迹”,该项目野外地质工程施工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室内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工作只用了4个月。完成了矿区31.42平方千米普查工作和11.87平方千米的详查工作,探明332+333类钒资源量311万吨,达到特大型钒矿规模。若是按照传统评价模式的速度推算,完成如此特大规模的钒矿资源详查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彭悦表示“岩头寨快速评价试点工作为湘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湖南省地质找矿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在周厚祥看来,这两大项目的成功凸显出了管理部门在地勘项目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思路,“抓找矿成果、抓进度突破,强调工作部署的合理性”。近年来,地勘管理部门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在一批部省合作项目、整装勘查项目上加大政策扶植、技术创新和管理保障的倾斜力度,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思路是卓有成效的。
以岩头寨为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一方面,省国土资源厅统筹之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的各类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储量评审、水工环、地勘技术、预算评审等部门协调办公、现场处理,专家全程参与,为该项目最大程度地缩减了审批环节和周期;另一方面,湖南发展集团矿业开发公司作为企业投资方,在提供资金保证这一环节更快捷和及时。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则为勘探队营造了宽松的施工环境。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管理部门服务到位,投资公司密切配合,承担单位全力以赴”,岩头寨项目的成功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创新了同类型矿产的找矿方法,创新了地质勘查生产管理方法,取得了“快速评价”的宝贵经验,有力地证明了矿产资源勘查快速评价这一理念完全适合于现代地质勘查工作,能够经济、高效、快速地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做到勘查进度与成功“双优”。
站在地勘与找矿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迎来全面发展的重要关口,周厚祥表示,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和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将进一步履行好职能,在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撑方面继续努力、加大创新,使自身的价值得以更加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