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节约集约用地
2013-12-29施耀忠
命题二:如何解决新型城镇化的供地矛盾
人多地少是我国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保障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集约用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11年的51.27%,年均增长1.01%;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45万人发展到2011年的69079万人,年均增长1571万人。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等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将更加旺盛,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将倒逼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人多地少是我国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保障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提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发展理念。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以节约集约用地为荣,以浪费和粗放用地为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我国土地利用的国情、国策、国法,大力推广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强用地的规划统筹与政府引导。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统筹安排和指导城镇化建设各类专业规划用地,发挥各类专业规划控制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土地供应总量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转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镇化建设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取得成本和占用、使用成本,完善城镇化建设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土地价格和土地税费的调控作用,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提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提速提效。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加快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加强对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开发,鼓励充分利用和立体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建设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提升现有城镇化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
五是充分挖掘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潜力。要逐步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粗放利用和浪费,引导农村住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农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潜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腾出更多的城镇化建设用地。
六是依法依规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监管。要依法依规加强对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督管理,通过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典型警示,把预防和查处结合起来,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把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典型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要重拳打击,公开处理、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
七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要把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成果运用。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程度高的地区,要在下年度城镇化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程度低的地区,要核减下年度新增城镇化建设用地计划。
(原载于人民网理论频道,作者系民建海南省委会主委、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观点精粹
胡存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用节约集约的办法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
扭转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一个要加快人口城镇化,第二个是控制城镇用地速度的过快扩张。
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从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就是控制城镇用地的数量,通过集约的办法对人均用地进行适当的控制。第二个就是要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来促进三横两纵城市化的行程,对于优化开发区要实施用土地的流量替代增量。第三设立一些边界和有条件的建设区,使城市布局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控制。第四个就是约束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防止人地分离,使地随人走,使城乡形成很好的互动。最后一个就是要建立集约用地的标准和评价制度,提升城市的集聚水平。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今后土地城镇化应在存量上做文章,而非增量
在今后的推进城镇化过程当中,在土地城镇化方面,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存量上做文章,不要再去做增量的文章,争取做到总量上建设空间的占补平衡。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主体不清。657座城市,1.71万个县级镇都在分配给本地区的建设用地上热火朝天地搞开发建设,但是绝大多数,达不到入门产业的门槛,功能不完善,缺少人气。且这种过度分散的空间结构带来了新的占地压力。今后重点调整方向有两个,首先是扩大森林、湿地、湖泊面积,二是要减少工业用地和适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今后对居住用地的需求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相当大的部分可以通过存量调整的方式,在不同类型之间、在空间实现总量平衡。
徐宪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城镇化要牢守十八亿亩耕地,不能以粮食安全为代价。
中国城镇化要统筹城乡,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为代价,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家园。
城镇化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任务,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推进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本刊实习记者艾焱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