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想知道!
2013-12-29熊培云
对于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最近,几位作家以近乎抗议的口吻道出“抱歉,我不想知道!”抗议的背景是,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上世纪初,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在此,我们姑且将免于ZKbbQKl9nH/YMoOGdsmHJA==被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
现实是,诸多有用的信息在黑箱之中无路可寻,而大量无用的信息管道却像章鱼的爪子一样连接我们身体与生活的每一根神经。内心对信息的隐秘的渴望,以及信息垃圾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在信息时代几乎无路可逃。对网络的沉迷无疑已经耗费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每一位“信息成瘾者”更像是信息时代的逃犯,享受信息斋戒的日子只是逃亡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便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引渡回来。
当人们使用着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会同样造就了无数“标准化的人”。确切说,他们不是“标准化的人”,而是“标准化的阅读器”。当网站与电视台以争夺、培育眼球为使命,不断为眼球喂食;当生活简约为饭来张口的观赏和阅读,标准化的人势必变成吸附在屏幕之上的两粒饥渴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