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涛:“借”自家的钱给公家办事

2013-12-29瞿波陈梅

当代党员 2013年2期

2012年9月的一个赶场天,大足区玉龙镇场镇上,背着背篼、提着土特产的乡亲,拥挤在街头巷尾。

人群中,一个40多岁的黑脸大汉疾步前行。来到邮政储蓄所门口,他一闪身走了进去。

“梁主任,又来取‘零花钱’了?”

有村民认出了他——大土村村委会主任梁涛。

来到柜台,梁涛取出储蓄卡,查询、取款,然后转身离开。

出了储蓄所大门,他拨通妻子的手机。

“这个月的一万元收到了。”

“你才当一年多村主任,就花了近20万元了!”

“我这不是有借条么?”

“你啷个恁个傻哟!”

梁涛哈哈一笑,挂断电话。

回乡

2010年10月国庆假日期间的一天,连接玉龙场镇和大土村的村道上,一辆私家车由远而近。

梁涛握着方向盘,哼着小曲,一路向老家赶去。

梁涛的老家在大土村七组。由于家里穷,他20岁出头就离家外出闯荡。奋斗多年,他创办了渝足铸件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资产500多万元。

这天,趁着国庆长假,梁涛带着妻儿衣锦还乡。

不料,刚一进村,面前的水泥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泥泞土路。

家乡的道路依然崎岖,乡亲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家乡的土地依然贫瘠,板结的冷松土上,庄稼的长势并不喜人。

家乡的经济依然落后,破旧的农舍矗立雨中,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去了,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留守家中,种几亩薄田,养几只鸡鸭……

此情此景,让梁涛感到心酸。

突然,一个念头从他脑子里冒了出来。

2010年12月26日,大渡口区渝足铸件有限责任公司。

梁涛得到一个信息——大土村村支“两委”改选,他以760票的绝对优势当选村主任。

“去当村主任?你傻了!”

得知梁涛要回村里当主任,妻子火了,三个子女也激烈反对。

“我已经决定了。”面对家人的反对,梁涛摆摆手。

他的心已经飞回了故乡。

借钱

2011年元旦。站在村公共服务中心里,梁涛的脸上却没有一点新年的喜庆之色。

眼前,办公室空空如也,一件办公家具都没有——由于财政紧张,村里没钱添置办公用品。

“连办公硬件都没有,还怎么为乡亲们服务?”梁涛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当天,梁涛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孩他妈,借点钱给我,回家我再给你打借条。”

“你要多少?干什么?”

“三万元嘛,我想给村里买点办公设备。”

电话那头,妻子沉默良久才挤出一个“好”字。

很快,梁涛收到妻子寄来的钱,一共38000元。

几天后,村公共服务中心有了全套办公用品,从桌椅板凳到打印机、复印机、电脑,一应俱全。

村支“两委”正常运转了,可梁涛心里依然堵得慌。

由于穷,村里没钱搞基础建设;不搞基础建设,村子就会更穷。 如此恶性循环,如何是好?

奠基

2011年初的一天,大土村七组。

雨后的机耕道上,两辆摩托车并排驶来。

路上的淤泥没过了小腿。一段800多米的路,两辆摩托车走了30多分钟。

“老饶,七组和九组都是这种路,不但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出行也不方便。”梁涛跨下摩托车,对身旁的村支书饶羽说。

“要致富,先修路。”饶羽点点头。

可修路要20多万元钱——上级部门给了12万元,村里却一分钱也拿不出来。

梁涛又想到了“笨办法”。

“我家里比较宽裕,可以先垫五万元。”他说。

“行,我也垫五万元。”饶羽也爽快地说。

不久,一条宽4米、长约3公里的路修好了,七组和九组的农产品终于能运出村了。

“基础建设是农村脱贫的前提。”梁涛说,“村里没钱搞基建,我就先垫着,以后村里经济发展了,再还我。”

此后一年多,梁涛没有食言。

流经大土村二组的新益河一直没修桥。梁涛捐出一万元,又另外垫付了两万元,作为建桥启动资金。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到一个月,一座长65米、宽1.5米的桥就修好了。乡亲们为新桥取了个名字——“民心桥”。

大土村一组、二组长期没有人行便道。梁涛又和饶羽凑了十万元,修了一条宽1.1米、长2.5公里的人行便道。

一年多下来,村里的道路、桥梁、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相继竣工,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此,梁涛或捐助或垫付,先后拿出了十几万元。

暖心

2011年9月6日深夜,大土村六组。

坐在宽敞明亮的堂屋里,67岁的蒋乐国感觉像在做梦。

蒋乐国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大儿子患有智障,小儿子肢残,一家人生活很困难。

9月5日,由于电线老化造成短路,一把大火烧光了蒋乐国的家。

当天深夜,梁涛和饶羽组织村干部开会,商量如何帮助蒋家渡过难关。

第二天清晨,梁涛带着人开始为蒋乐国修建新房,饶羽则到镇上去买建材和生活用品。

24个小时后,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房子建好了。

为此,梁涛又垫了近千元钱。

上任一年多来,梁涛用从家里“借”来的钱,帮助了上百名困难群众——

为实现村里医保全覆盖,他一次性拿出一万元,为困难群众垫付了医保费。

大土村六组的刘书全得了矽肺病,梁涛得知后,为他送去了一笔营养费。出院后,刘书全不顾病体羸弱,跑到大街上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村委会。

逢年过节,梁涛总会买来生活用品,给村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送去。

“你当村主任一年多,到底为村里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梁涛被问过好几次。

“每个月,我妻子会给我寄一万元,当月就会被我花干净。”他掰着手指计算着,“现在,我写给妻子的‘借条’上的金额已接近20万元。”

“你为了公事‘借’钱,值吗?”

“基础设施、社会保障都搞好了,村里的发展基础也就夯实了。”梁涛双手一挥,“到时候,我们村就会迎来产业发展黄金期——等全村都富了,我的‘贷款’就升值了。”

梁涛的愿望正一步一步实现。如今,随着基础条件逐渐改善,一批新型农业项目已经落户大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