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令人怀念的田园味

2013-12-29蓝莓

食品与生活 2013年2期

“循环农业”,通俗地讲,是在农业生产中,将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作为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这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却少有人实践并持之以恒。身为大自然的热爱者和原生态生活的追求者,杨开耀董事长和他的团队开始应用循环农业来追求原生态品质,在上海青浦区重固镇建起了都市中的“生态农庄”——天茸生态循环农业园。

在上海十多年的发展,杨开耀的足迹遍布天茸生态园的每一寸土地。对农业的热爱,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已深深扎根在杨开耀的个人理念和生活习惯中。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他尝过各种珍馐美味,却总是找不回家乡食物的味道。所以每次到合作社的外省生产基地,他总不辞辛苦,驾车前往,只为带回山里各式各样的原生态食物,与朋友分享。他深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只停留在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于是,杨开耀果断地决定将单一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涵盖生态蔬菜、菌草鸡鸭、鸡蛋和菌菇系列产品的生态循环农业。

以往,合作社菌菇培育所产生的剩余物(菌菇培养料和菇脚)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如今,杨开耀和他的团队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利用菌菇生产的剩余营养料(木屑、谷壳、稻草、玉米芯等)与鸡、鸭粪肥发酵后,作为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植蔬菜;利用菌菇的菇脚、蔬菜皮作为动物的营养饲料养殖家禽;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剩余物(谷壳、稻草、玉米芯等)又可作为生产菌菇的原料。杨开耀和他的团队科学地利用了生产过程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节约自然资源,消除农业生产的污染,从而在他的生态园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实现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优质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基于对消费者的高度责任感,杨开耀常常教导员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植者自己能放心吃的菜,才可以出售给广大消费者。

杨开耀从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农村,心中有着无法割舍的田园情结。所以他的生态园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模样,其中的生态会所亦是朴素而又雅致,来到这儿仿佛远离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只为享受一种生态的回归。

来到这里,品尝农场的天然美味必不可少:“灵芝菌草鸡”,鸡汤鲜而不腥,带着灵芝的微苦,随后甘而生津;鸡肉香味浓郁,肉质紧实。“滑炒松树菇”,滑爽脆嫩,自然鲜美。不得不提的是农家特色小吃——米饺,糯香满口,回味无穷。还有红糟苦笋、自制大条面等特色风味。据杨开耀介绍,这里餐桌上的食材90%源自于本农场的收成。许多客人在品尝了这些原生态的美味后由衷感慨:“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这样食物了,真正的山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