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鸡的真相
2013-12-29沈一萍
近期,有关“速生鸡”的报道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人们对鸡肉安全性的担忧由来已久,民间一直流传着鸡爪、翅尖等部位会囤积激素、抗生素的传言。从养殖户到供应商,再到洋快餐企业,且不说整条供应链是否出了出题,就说其源头——鸡的养殖,真的存在某些“可怕”的操作吗?
陈老伯致电本刊,询问速生鸡的鸡肉中是否含有激素,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小鸡速生靠育种
刘少伟介绍,所谓的“速生鸡”其实鸡种是白羽鸡,应称为“快大型肉鸡”,这个品种的鸡本身就具有快速增长的能力,根本不需要使用激素。正是育种技术的进步,使得这种鸡在短短45天就能长成,在世界上属于正常水平。消费者对此产生恐慌,是因为对现代养殖技术不了解。目前,世界商品肉鸡大部分在42~48日龄出栏,最常见的是45日龄左右。以我国为例,2005年修订的《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规定,肉鸡在6周龄(42天)的体重指标为2 420克。
给动物使用激素,在国内及国际上都是明令禁止的,更是违法的。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兽药管理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给鸡使用激素并不会使鸡肉疯长,反而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风险,很容易造成鸡的死亡。肉鸡通过合理饲养,其自然生长速度早已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使用成本高、操作麻烦的激素反而得不偿失。
按照国家规定饲养的鸡是安全的
刘少伟指出,鸡肉产业是目前中国畜禽养殖产业中规模化养殖程度最高的产业。国内大型肉鸡企业在鸡的饲养过程中,都已采取 “统一供应雏鸡、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物、统一屠宰加工”的“五统一”管理方式,确保肉鸡养殖过程受到严格监控,保证饲养的肉鸡原料安全。“但不排除有些不法商贩在饲养过程中进行违规操作,或使用违禁药品,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刘少伟如是说。
对于不能吃鸡翅、鸡爪的传言,刘少伟解释,首先,这种快大型肉鸡不含激素,所以不存在激素残留问题。国家农业部的第168号公告和第220号公告《饲料用药物使用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在肉鸡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类药品都有相应的使用周期,一般是7~10天,一个周期后抗生素基本可以从畜禽体内排出,即使有残留也是极微量的。在实际生产中,只要肉、蛋、奶中抗生素残留量低于规定的安全限量标准,就可以放心食用。可见,畜禽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并不一定产生残留危害,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
土鸡营养价值未必高于肉鸡
现代人越来越追求回归绿色,认为散养的土鸡比人工饲养的更绿色、更美味。快大型肉鸡的肌间脂肪和风味物质累积较少,风味不及“土鸡”,但就营养价值而言,“土鸡”的营养价值不一定比肉鸡高。这是因为为了保证其生长速度,肉鸡饲养过程中使用的饲料相对更营养、更均衡。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规模化散养鸡,不是靠吃青草和虫子喂养的,而是要把传统的散养跟现代饲养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养出效益。尽管快大型肉鸡的价格低于三黄鸡,更低于散养鸡,但三者营养成分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
从食品安全角度而言,现在一些家养的“土鸡”整个生长过程无从知悉,它们可能吃到环境污染物,有鸡瘟、禽流感的潜在风险,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更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而是舍养的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