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基地 凸显集群效应
2013-12-29黄霞
“2004年,玉环被授予 ‘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它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的第一家零部件基地,到今天一共授予了13家基地,清退两家,目前是11家基地,其中有8家是综合基地,3家是特色基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了浙江玉环、武汉汉南、广西柳州、重庆璧山、浙江龙泉、四川内江、江苏丹阳、安徽蚌埠、河北清河、大连金州、浙江天台等全国11家制造基地、特色基地、产业基地。其中河北清河、大连金州、武汉汉南三家是2012年新授予的。
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7/54FJoLmrqJvBuES2Kshbp5.webp)
自然形成
董建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授予的基地,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当地已经存在相当数量的零部件企业的聚积,有一定的产值规模,加上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希望进一步通过基地效应提升当地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申请后,我们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严格审核,达到要求的才能授予基地称号。”
他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引导,中国主要的汽车产区已经出现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形成了包括东北地区、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六大汽车主产区。在这些主产区内,以汽车整车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正在初步形成。同时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单一零部件产品为特色的生产集群,如蚌埠的滤清器、龙泉的汽车空调、丹阳的灯具等,这些更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集群产业,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信息化以及快捷化的生产物流管理,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这些相关企业以资源配置的方式,同一产业聚集在一起,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外溢、集中采购、知识和经验的交流等途径,将有效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董建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仅处在起步阶段。在这些产业集群内,还普遍存在着企业“扎堆”和缺少纵向专业化分工及横向联合行动的问题。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但目前绝大多数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仍处在低端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仍存在“集而不群”的问题。为使这些产业集群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全国零部件产业聚集区开展命名“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的工作。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7/JKQn9ePkxEjVjjxxSetFaN.webp)
初显集群效应
零部件基地作为平台和载体,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汽协零部件部主任陈元智说:“各基地的工业产值、规模、企业生产能力、经营水平、产品质量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新的突破。”
“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会的作用,每年年初要求各家基地上报基地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将根据各基地的情况来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基地办主任王振龙告诉记者,我们每年还定期举办基地总结大会,所有基地负责人到会介绍基地发展情况和来年的工作计划。
2012年12月15-16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在浙江天台召开的2012年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特色基地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11家制造基地、特色基地、产业基地的负责人共同交流2012年基地工作经验和2013年的发展。
在11家基地负责人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各基地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的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相较往年,各基地工业产值都有大幅度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性也较为高涨。针对本基地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以下是各基地负责人的发言摘要:
浙江玉环县经贸局副局长苏望翔
玉环汽摩配产业基地,由于较早形成,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我们将逐步调整产业布局。金属熔炼、表面处理等有污染的企业,夹杂在居民区、工业区中,对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今年以来,县政府对这类企业进行集中规划,集中搬迁,调整工业布局,从而实现了工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并被列入省级块状经济示范区。
加大对汽摩配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县政府出台了42号文件,从技改、研发、品牌、兼并重组等多方面对汽摩配产业进行扶持。同时,又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从4000亩指标中专门规划2000亩作为汽摩工业园,从而保证了汽摩配产业的发展用地。
继续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界的广泛联系,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尤其是在新材料、新思维方面,在轻量化、机电一体化等项目上,争取新的突破,能上新台阶。
广西柳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文刚
柳州市“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2012年汽车产销突破160万辆。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整车企业的拉动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聚焦效应,具备了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钢圈、减振器、制冷压缩机及空调系统、车身覆盖件、冲压焊接件及汽车电子电器等重要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能力。我市加快推进汽车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围绕上汽通用五菱40万辆乘用车基地、东风柳汽20万辆乘用车基地等重点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三大配套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及核心部件、高技术部件等产业环节培育,力争实现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以为柳州主机厂配套转变为“全球配套、配套全球”。
天台县经信局副局长 裘万会
我们积极鼓励创业创新,搭好平台,目前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1-11月份,实现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6.6%。在数量上,我县生产汽车用品的企业超过1566家,目前已形成了座垫、方向盘套、车罩、橡塑脚垫、遮阳档、椅套等6大系列的配套厂家,具备初级产业集群形态,在全国各个生产汽车用品的地区中,我县的产业链是最为完整的。今后我们将把天台建成国内一流、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先进汽车用品制造基地,成为国内外采购商首选集散地,成为长三角地区国际制造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下阶段,我们全面推进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重点针对汽车用品行业出台了“一业一策”,最大程度帮助企业。
重庆璧山县经济和对外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冯大春
2012年,璧山县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实现了逆势前行的基本态势,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1-10月,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4%。我县形成了以变速器、制动器、转向器、发动机缸盖、轮毂等为主的零部件制造产业。目前已有三家企业进入全国零部件企业100强。基地十分注重对企业和产品的品质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强,2012年预计技改投入40亿元。2013年,我们将加大对基地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重点加大对变速器、制动器、转向器、减震器、缸体等基地优势产品的内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形成零部件制造业的“璧山品牌”。
浙江龙泉市经信局副局长曾伟光
2009年10月通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审核,正式授牌命名为“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经过三年的发展,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已成为龙泉市发展最快、规模最大、贡献最大、潜力最好的优势产业。目前汽配企业170多家,产值约60亿元,同比增长30%。产品在冷凝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干燥瓶、膨胀阀、截止阀、控制阀、油冷器、滤清器等200多种的基础上,新增了空调管路总成、空调风口总成、空调压缩机、空调总成等产品。我们将依托汽配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工艺基础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本地金属加工优势的专长零部件,做全做专零部件。
四川内江市机械及汽车产业推进办副主任 黄勇
今年以来,内江汽摩基地保持了持续平衡发展。1-10月,基地内127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2.13亿元,同比增长18.6%。我们将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经初步摸底,2013年全市汽配行业共有新开工项目13个,预计总投资10.93亿元,建成后预计将新增销售收入20.47亿元。重点加强中高档轿车减震器、轿车曲轴、弹簧钢板、柴油发动机缸体、连杆、活塞、曲轴、电动后视镜等产品的研制造和生产,逐步形成内江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及配套中心。
江苏丹阳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 史江涛
2012年,受商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影响,丹阳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给这些车型配套产品,因此,受到较大冲击。1-10月份实现了18%的增幅,销售有望突破15亿元。1-10月,我市汽车零部件外贸出口超过2亿美元,增幅达到15%以上,无论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也是今年我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个亮点。2013年,我们严把产业政策关,防止行业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竞争。政府支持零部件企业在丹阳总部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和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在外地分公司进行产品组装和检测,这样防止企业流失。我们将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和“双创人才”计划,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团队,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安徽蚌埠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张昊
按照“提升装备,强化管理,依靠科技,做强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国家级滤清器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打造承接国内外滤清器企业投资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滤清器企业260家,年产值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家。2012年,预计全市滤清器基地完成产值49.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5%,实现销售收入42.55亿元,和去年同期持平。
我市滤清器产业已逐步形成五大产业优势:一是拥有主机配套、售后服务、出口三个市场,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二是部分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三是拥有比较完备的产品试验和检测平台;四是通过发挥中国汽车工业相关协会的作用,我市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定主动权和话语权;五是滤清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河北清河县汽摩产业发展局局长 黄中强
清河县是2012年3月22日获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2012年全县汽摩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20%。我们筹划汽车技术创业联盟,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已与武汉理工大学了等10家科研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加快国内新技术的引进转化。2013年我们将进一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拓展产品种类,做强汽摩产业,推动汽摩产业力争实现更大的突破。
大连金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斌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金州新区的主导产业。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克服了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逆势而上,零部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增长幅度位列金州新区各产业之首。据统计,2012年,金州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300亿元,增长28.2%。产业发展实现“三个提高”,一是经济总量的提高,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是质量的提高,汽车零部件总量的75%是为中高级轿车配套;三是效益的提高,零部件行业上缴税金和实现利润两项指标比同期增幅20%以上。
目前,从汽车产业最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的生产制造,到汽车板材、汽车电子以及物流、仓储等,金州新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为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金州新区经过多年的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武汉汉南区委发改委副主任何光喜
汉南地区,是11家基地当中最后一个被授予的基地。目前我们正在制定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规划工作,预计2013年上半年完成规划。目前,我们空间规划已经完成,划1万亩作为零部件基地园区,2013年还将投入30亿元,完成基地规划及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效的招商和管理政策。下一步,将由我们经信局来负责和组织基地的管理和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