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

2013-12-29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3年2期

2013年的这个春天,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亦是汽车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选择这个时点,选择北汽集团——这个中国汽车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展示其掌门人在前行进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坚持与梦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汽车企业及其领军人物在2013年,会怎样规划自己的战略,将如何去有效地落实自己的规划,这些行动又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聚焦徐和谊以及北汽集团的2013年发展规划,通过解读北汽集团在现实约束下所进行的各种不懈探索和尝试,可以给当下艰难行进中的中国汽车企业一份有益的启发。

自主品牌后进者,这是一些据称专家的人和忙着对企业定性的媒体对于北汽集团的最初定义,但,这绝对不是徐和谊的自我愿景。

而在事实上,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深化调整的过程迅速成长,借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借助海外并购已初步构建起全价值链自主创新体系能力的北汽集团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E系列的成功上市,无疑正式开启了北汽集团“借东风之势,先万里之行”的历史征程。因此在2013年的春天,在这个玛雅年历中新世界元年的春天,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北汽集团董事长、北汽股份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请他为我们展示北汽集团在2013年的发展愿景,以及北汽集团关于未来的梦想。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在中国的车企掌门人中,徐和谊显然具有更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更强烈的发展差距感。对于2013年,他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北汽集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在接受采访时,徐和谊表示,过去的10年间,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然而,中国汽车产销的“大好局面”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能过剩、组织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自主品牌汽车竞争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刚刚召开的“十八大”,进一步明晰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因此,2013年,中国的汽车行业比以往更加需要转型与升级。而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正是北汽集团2013年所必须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相比其他企业,习惯于从历史的纵深来做出判断的北汽集团,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行动得较为迅速。早在2006年,北汽集团就提出了“走集团化道路,实VQKHDKs6+MEF+7VOgnW5pPjwQvukY86jKSjAwsBvPiA=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以及构建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五大平台的目标。一系列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举措的实施,推动了北汽集团的快速发展:2009年,北汽集团年销量突破100万辆,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北汽集团化战略逐步成型;2010年,通过设立北汽股份公司,北汽集团实现了领导体系、管理体系的一次重大突破,全集团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2011年,北汽年销量突破154万辆,营业额突破2009亿元,成为建国以来北京市首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市属企业。

2012年,北汽集团产销达到170多万辆,实现产值达1820亿元,销售收入2100亿元,北汽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骨干企业,综合经营指标排在行业第四,仅次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如果单从销量上说,北汽集团已经与宝马集团(2011年销量167万辆)接近。

如何坚持?

“中国汽车产业的三大怪现象:一是有大企业但没有大品牌;二是有大制造却没有大研发;三是有大引进却没有大出口。中国汽车产业要真正实现由大变强,就必须要形成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作为一位不断地前行着的中国汽车企业家,徐和谊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有着超越他人的深刻认知和清醒看法。

在徐和谊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坚持技术立本,坚持自主创新,要善于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他说:“具体到北汽来说,我们走的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多重创新之路。为打造自主品牌乘用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秉承‘开放创新、集成发展、掌握核心、保持领先’的研发理念,坚持高举高打,通过收购萨博的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全价值链自主创新体系,以高起点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化自主品牌。”

在北汽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两条主线,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发展北汽自主品牌,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

徐和谊特别指出,汽车工业已经有百年历史,但是它的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已经融入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采用更多、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去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使之变成先进制造业。因此,徐和谊告诉记者,下一步,北汽集团将重点发展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电子化方面的技术,使中国的先进制造业跟上国际的发展水平。

需求突破的一年

2013年对于北京汽车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在徐和谊眼中,2013年亦被看做是北汽集团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

对于时刻关注自主品牌发展的徐和谊来说,2012年上市的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E系列,显然只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开端:E系列上市伊始就保持月销量2000辆以上,截止到2012年11月底,E系列累计销量达16850辆,成为当月A0级市场销售涨幅最高车型,在该细分市场排名第四。

而在2013年上半年,北汽集团将正式推出在完成对萨博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后的首款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绅宝D系列。此外,承袭“越野世家”衣钵的B40也将于2013年全面上市,而这,对矢志走国际化中高端自主品牌道路的北汽集团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挑战。

除了自主品牌全面发力外,徐和谊还表示,“2013年,我们将坚持合资与自主并重的发展战略,持续在管理、研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深化与戴姆勒、现代的合作,开创北汽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

不仅如此,作为北汽自主品牌发展核心载体的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也将迎来大考。据徐和谊透露,全面进入资本市场是北汽集团“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按照这一目标指引,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也将在2013年进入倒计时准备状态。

发展的质量,是徐和谊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他衡量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过去,整个汽车行业mNc3O7J3vSEK30D2bbW28RPLYtTUMbQv+2v+iDU3xBI=的发展方式都比较粗放,大家都把眼睛盯在销量、营业收入这些硬指标上,而对于发展的质量、运行的效益、资源的消耗、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关注得很不够,对于北汽来说,我们要在发展理念和增长方式上来一个根本转变,即由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向以效益和质量为基础的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结合的方向转变。我们北汽集团的目标不是全国最大,而是全国最强,我们要做国际化的企业,形成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制造出有口皆碑的高质量产品。”徐和谊说。

问与答

记者:2013年北汽将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徐和谊:其实十八大报告已经点明了,要靠创新驱动,不创新怎么转变?北汽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转变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北京市提出要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四大潜力产业,我们北汽就占了两大产业。北汽集团整车集群除了处于核心地位的北汽股份公司,还有增城基地、银翔基地、越野车基地、北汽有限等业务板块。集团化发展是北汽的看家宝,在此基础上北汽将考虑用集群化管理来提升集团整体发展速度。如乘用车集群、商用车集群、新能源集群、金融集群、国际业务集群、技术研发集群、通用航空集群等,用集群对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内部资源的融合与创新,在集团化基础上更加强调资源与整合。如此完整的产业集群,在国内汽车集团还是不多见的。北汽的发展从未走寻常路,对于后来者,创新一定是发展的不二法门。

记者手记

一个没有梦想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但是一个只有梦想的企业却是没有方向的。“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几乎是所有中国汽车企业的梦想。而在自主的道路上,中国的汽车企业一方面要负重前行,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追求创新,且掌声难得,嘘声易起。

“隐而不发,发则击中”——谋定而后动的北汽集团,以其理性而睿智的现实抉择,为当下喧嚣而纷扰的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资借鉴的创新模式和清晰路径。

事实上,由北汽所开创的“自主创新模式”正在继续,由“不走寻常路”的北汽在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中所创造的历史,在今天亦继续着其辉煌。而北汽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果敢的判断力和迅速的执行力,同样适用于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