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原: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高于
2013-12-29曹晓昂
2012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中的汽车业界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寒意。那么,201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将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和显著变化?经济学家们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又有哪些预期?
新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请他在岁末年初这个关键时点,就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做出自己的判断,从经济学家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汽车业,并探讨如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卢中原主任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市场发育、竞争政策、收入分配、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等,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专家。
在谈到2013年中国的经济走势时,卢中原认为,增速会高于2012年,不过短期的回升并不等于会持续保持上升势头,中长期经济增长仍将平缓下滑,当前国内经济增速将进入趋势性放缓的通道中。
此外,对于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卢中原认为有四种效应必须加以关注:第一是内生效应,第二是基础效应,第三是外界输入的通胀效应,第四是换届效应。“如果考察2013年的经济增长走势,不去考察这四个效应,可能很难把握。”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7/imN6D5uo73HowonSYn4aao.webp)
内生效应是根本
在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中,卢中原认为,内生效应最值得关注,也最值得去维护,使它可以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内生的因素具有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且这种内生性在2012年的经济回暖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支撑的主要B3a43OWPexcm6EcB3JQPLg==内在要素,是不可逆转的。
卢中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尽管我们还遇到了结构继续恶化的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内生因素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增长动力的变化,否则我们就无法说增长放慢,还是又反弹,它好,还是坏。”
与其他人不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卢中原并不担心,“如果在内生因素当中,技术创新的动力、结构优化的动力、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逐步增强,进而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那么,这种增长速度的放慢,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担忧的,反而是值得我们去迎接的。”
卢中原告诉记者,在2012年第三季度之后,从2012年10月份开始,一些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数都在逐步回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分析,在2012年6月,中国经济就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到了三季度末这种触底反弹的趋势更加清晰。那么,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在6月份触底,在10月份就实现比较稳定的反弹?卢中原认为凭的就是内生因素,是市场化的自我恢复动力,结构变化的积极效应,还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否则你无法解释中国经济为什么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又反弹,这就是内生的要素。”卢中原表示,内生效应是支持2013年经济增长继续反弹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低估。
外部效应以及换届效应
影响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因素还有外部效应,这主要是外部通胀输入性的因素。当前,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连续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又推出了QE4,国际上市场流动性空前通胀,这些一定会输入到国内。因此,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在2013年面临的已不是流动性紧缩,而是可能产生新的通胀,通胀压力也会高于2012年,这也是毫无悬念的。卢中原表示,“因此对于2013年的增长,我们还要更多关注怎么样使外部输入型的通胀效应得到抑制。”事实上,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后,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将大幅攀升,并加速向下游传导,这将给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部分行业的亏损情况甚至会加重。
此外,卢中原认为,对于2013年的中国经济还有一个影响因素绝对是不可以回避的,这就是换届效应。卢中原告诉记者,历史的统计数据已经表明,每一次换届都是一次投资和GDP增长的高峰, “我们所要避免的就是,速度起来以后,背后的增长动力的恶化和不可持续。”
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
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何时能够反弹,一直为各方面所关注,但卢中原说:“慢了不要紧,只要动力在变化。”仔细分析中国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卢中原认为,尽管201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放慢,但是中国的就业率并没有减少,就业的容纳量反而在增加,而且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提高,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连续高企。
因此,卢中原表示,2013年中国经济不会慢,而是会反弹,“没有悬念的,2013年肯定高于8%。”
“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将开始反弹,加上2012年经济增长的基数偏低,2013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前高后低,整体将较2012年为高。”因此卢中原认为,对于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根本不是个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发展的质量上。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7/PjhyMH873ZtDAp69LJeNeH.webp)
长期关注实体经济的卢中原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以往的“靠速度扩张”转变为“以技术支撑”,进一步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即以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卢中原表示,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已经有部分企业的利润不但没有下降,还有上扬,这说明其微观的经济模式转型已经适应了大的宏观经济转型,“那些效益下滑,感到困难的企业,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战略转型、经营模式转型、盈利方式转型都没跟上。”
在新年来临之际,卢中原希望汽车产业界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现有的盈利模式、成长模式、经营管理模式,还能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增长趋势性放慢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