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

2013-12-29常青

股市动态分析 2013年12期

两次记者招待会高度浓缩了新一届领导人对于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工作阐述及金融端口的主要负责人对于未来金融政策的相关解读,我们也期待着新一届领导班子走出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日前十二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我们把焦点放在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的记者招待会及3月13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金融官员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所参加记者招待会。我们更加关注两次记者招待会释放出的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部分政策信息。

李克强记者招待会关键词:改革、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首先对改革做了最为详尽的描述“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从李克强总理的话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新一届领导人在通过对国家机关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顶层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决心。同时“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以实干的精神推动改革的进程。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理解是: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希望通过改革来进一步的把“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通过“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给经济“松绑”给市场“放权”,从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在金融领域,李克强总理提到了“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显示出管理层对加大金融开放的决心和推进的速度。让金融领域成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

经济领域,李克强总理的讲话非常的明确和直接:“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

我们认为,总理的讲话其核心部分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新一届领导人对于经济增长的基调是定在“稳定中发展,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一主要核心上,而对于大家所关心的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增长的模式,李克强总理做了明确的描述:“这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我们有巨大的内需。”这就显示出,未来管理层对经济增长的态度并不强调高增速高增长,仅仅是“稳7%”的增长,在这个增速上向增长要质量,更加突出增长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之上以“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认为总理的如此表述决定了未来政策对经济的明确导向,让投资拉动型的高速“火车头”减速,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减速不等于经济运行刹车,而是在政策调控下减缓运行节奏。

其次,是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单一投资拉动及外贸导向为主要增长模式逐步的过渡到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同时做到稳外贸和在政策导向下定向投资,引导投资的均衡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转型”、“改革”、“创新”是关键,“增长”的地位仅仅是突出“稳定”的过程。

再次,城镇化是实现转型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通过城镇化的过程增加消费在GDP中的权重,通过城镇化过程均衡东西部的经济增长差异,均衡引导投资的需求。同时,通过城镇化的过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工业现代化的产业升级。李克强总理对城镇化的定义是:“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新型城镇化不是以造城为目的的城镇化,而是围绕着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需求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而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环境问题及食品安全等“细节性”的问题成为新一届领导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李克强总理的谈话,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对于经济增长的重心回归到政策引导型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主,稳定增长速度为辅的过程。

周小川记者招待会关键词:

两个稳定、两个针对

周小川行长强调了:“中央银行也历来高度重视消费物价指数。因此我们打算通过货币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够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我们认为央行在未来对于通涨及物价的敏感性会有所增加,较高的通胀预期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减速可能对通涨预期产生一定的放大效应,我们预计央行未来对于通涨的容忍度会有所减小。

对于货币政策,周小川行长特别强调了“我们不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应对危机的那两年采取的,之后在2010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将货币政策的取向转为稳健,不再是宽松的、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央行在2013年整体的货币政策追随的敏感指标之一就是通涨预期,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维持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运行的稳步复苏和逐步转型,在维持经济相对扩张性的同时,“信贷的增长要和国民经济所制定的GDP增长的目标以及控制物价水平的目标相匹配。2013年,我认为还会继续保持信贷的平稳增长。”我们认为,经济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软着陆”的过程后,进入2013年,央行更加关注的是经济指标的均衡性,而不是侧重关注经济运行的抗风险性。

周小川行长提到“对于房价来讲,我们有一些结构性的政策,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比如说首付比例和专门针对房贷的利率,还有专门针对房地产的一些价格调整措施,这些措施还会继续使用,有的还会继续加大一定力度,这不是总量政策,而是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可以通过这个来实现控制房价的目标。”我们认为,央行未来对于房价的调控会更加重视“结构性”的政策导向,在信贷总量相对平稳的前提下做到有保有压,逐步引导市场扩大“居者有其屋”的刚性需求,分批分步抑制市场投资及投机性需求。

我们认为,在“两个针对”的政策引导下,未来的地产行业会逐步进入行业整合的过程中,行业的集中度在未来五年会有所增加,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会更好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我们认为,城镇化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适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而是经过专业团队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论证和设计而产生的集体的智慧。由此我们对于城镇化打开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之门充满信心。

(作者系华西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