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活动课上的“题外话”
2013-12-29李岚
〔关键词〕初中;心理活动课;
“题外话”;心理素质
初中心理活动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不是教授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心理活动课能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懂得扬长避短,提升心理素质。
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心理教师一定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把握时机,说“题外话”,以达到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这里我举几个在教学中遇到的例子。
其一,某天上心理活动课之前,预备铃已经响了,仍然有两名男生在多媒体展台上操作着。我站在教室门口提醒预备铃已响,请回座位。之后,我观察两名男生的举动,只见他们两个轻轻地拿起凳子,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其中一人还在离开前迅速地关了多媒体展台。(这节心理活动课不用多媒体展台。)我觉得这是一个说点儿“题外话”的好时机,因此我缓步走上讲台对学生们说,两名男生在拿凳子回座位时能做到迅速的同时不忘“轻”,说明他们懂得替他人考虑,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爱护公物、做事细致;在离开时不忘关多媒体展台更加体现出他们关注细节。最后我总结道:“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这两名注重细节、懂得替他人考虑的男生必能成事。”两名男生听完我的“题外话”,眼神中闪出一份喜悦。
其二,也是在一节心理活动课上课之前,一男一女两名数学科代表在整理作业本,听到预备铃响了,男生迅速把手中的一摞作业本放在了已经摞好的一摞作业本上,由于着急,本子摞歪了,女生见状,没有把手中的作业本继续摞在上面,而是放在了旁边。我观察到这些,没有直接上课,而是说起了“题外话”:“这位男生一定是一名急性子的学生,做事追求速度,但有时会忽视质量,建议以后在求快的同时注意求质,这样做事一定能提升效率;这位女生做事谨慎,但有时会回避困难,希望增强自信,勇于挑战困难,一定能更出色。”全班学生对我的“题外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三,一节心理活动课上,大家都在小组活动,只有一名女生一改往日的积极参与,一个人趴在课桌上,玩弄着一把剪刀。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说了句“题外话”:“不舒服么?”她摇摇头,我请她下课来找我。原来,她在考试时不小心碰倒了挡板,被老师误认为作弊,心理很委屈。我针对这件事对她进行了疏导,并请她主动给老师写封信解释一下。三天后活泼开朗的她又回来了。
其四,一天上心理活动课时,我发现一名男生总低着头,看课桌下面,我知道这个小漫画迷一定又在看漫画了。在小组讨论时我轻轻走到他身边提醒他把漫画收起来,可是他告诉我他实在没心思上课,因为今天中午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活动他没有卖出一本漫画。小组讨论结束后,我走上讲台,对学生们说,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些小挫折是对我们意志力的磨练,珍惜这些小挫折,战胜它们,把它们变成你生命里的财富;同时,请大家约束自己的行为,上课时认真听讲,既是对老师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懂得管理情绪,才能成为有大智慧的人。接下来,小漫画迷上课很认真。
其五,心理活动课上一名新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眼神不专注,总是有点游离。我在分享环节特意请他分享,他站起来时我发现他的腿不太方便,我立即明白这名学生可能有些身体障碍。他回答问题并不完美,但回答完后,我听到了学生们的掌声。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立即表扬了学生们,说真诚的赞美是最好的正能量,而这名眼神中透出坚强的新学生一定能收到这些正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赢得更多的赞美。听了这些话,这名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总的来说,“题外话”不能提前准备,恰当的“题外话”源于平时的积累和对学生细致的观察。课堂上特别需要留心观察的时段有:上课前,预备铃响以后;课上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时;快下课时。这几个时段特别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抓住时机说好“题外话”,不仅能让学生受益,也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进而提升今后的授课质量。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心理教师一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教学任务固然要完成,但一定不能错过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的恰当时机,“题外话”一定要说。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西安,710075)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