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需要有胸襟的教师
2013-12-29张朝全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教育同样需要胸襟。
评判“好教育”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不能忽视,那就是教育是否有胸襟。教育的胸襟源自于学生的胸襟,而学生的胸襟则与教师的胸襟息息相关。
实行绩效工资以来,各校真可谓费尽心思。绩效考核方案虽不是朝令夕改,至少也是一学期或是一年修改一次,不为别的,只因为有少数教师多拿了点钱。而多的那点钱大多来自这些教师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和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所加的分。S校最初制定考核方案时,对于教育专著公开出版发行的教师,主编计16分,副主编14分,编委10分,个人专著出版的参照主编计分。论文需要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有ISSN、CN刊号及邮发代号的刊物上发表的方可计分,国家级4分,省级2分。指导学生作文发表,国家级计1分,省级计0.5分,指导获奖的,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5分、1分、0.5分,省级参照国家级相应等级减半计分。考核方案实施的第一年,该校有两名教师因为勤于研究,在这项上多拿了一两百元,于是第二年刚开始,不少教代会代表就闹着要修改绩效考核方案。于是专著的分数降为主编10分,副主编8分,编委6分,论文则变为国家级2分,省级1分。虽然指导学生发表作文分值没变,但要求变了,必须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且由教育部门主管的刊物发表的才能计分。第二年,用修改后的方案考核,仍有一名教师多拿了一百多元,又有教师嚷着要修改方案……
无独有偶。B校的绩效考核方案和S校差不多,但一年考核过后,因为有几名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多拿了点钱,有些教师不满意,于是在第一次修改时就改得相当彻底,干脆去掉了教育专著、论文发表、指导学生发表作文的计分,教代会代表的理由是,教科研方面的考核涉及的人数不多,再说这些在评职称的时候有用,就不在绩效中考核了。
相信以上两所学校出现的情况,在其他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大多数学校,静心于教育研究的教师确实不多。应该说,搞研究的教师,辛辛苦苦一年,多拿个一两百元,实属正常。但因为只涉及少数人,所以多数人感觉利益被触及了,于是就像“马斯特罗的床”一样,如果人比床长,就要把身体长的部分锯掉。
没有胸襟其实是是懒汉思想在作祟,不是懒得“争”,而是懒得“见贤思齐”。看到别人有成果了,不是“内省”,而是心怀妒恨,想方设法打压。而教师的胸襟会影响学生,教师有胸襟,学生才大气;教师有胸襟,学生才会悦纳他人。
D校开展一年一次的运动会,100米跑决赛后,F班的代表以0.03秒之差与季军无缘,于是,班主任便带着学生去找计时裁判的麻烦,说计时有误。但场外的人说的确看见F班的代表落在季军之后。万般无奈之下,F班班主任才接受事实。
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原因,然后朝既定的方向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如果学生受到上述教师的影响,在走向社会后,都忙着诋毁别人的成就,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他人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自然就不知道如何向他人学习,自然就没有收获的机会了。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吧!尊重他人的成果,探究他人成功的原因,并努力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乐于为教育谋,以教育为己任,拥有天空般广阔的心境,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学生铺开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重庆,40412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