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工作与政治文明建设大家谈
2013-12-29
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搭建平台拓展空间增强代表活动实效 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撰文说,代表工作的生命和活力在于活动。代表活动的成效,是检验各级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准。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把开展经常性代表活动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拓展代表活动空间,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增强代表活动实效。代表参与活动率100%。一是以纪念代表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2012年是代表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广泛深入宣传代表法和重庆市实施代表法办法,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纪念代表法颁布实施20周年暨“法治宣传周”活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委法建办、政府法制办、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各街道人大工委,邀请了70多名重庆市、区和乡镇人大代表,在鼓楼广场举行了南川区纪念代表法颁布实施20周年暨“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各乡镇(街道)人大利用赶集日组织本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接待选民活动;组建“送法下乡小分队”,走进社区、企业、村组,送法下乡。据不完全统计,“法治宣传周”期间,全区共制作宣传展板683块,发放宣传资料17.32万份,接待群众25.4万人次,收集意见692条,现场解释答复解决587条。二是以“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谐家园”和“问计万家、情满南川”为载体,深入开展代表大走访活动。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围绕“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谐家园”和“问计万家、情满南川”这一闭会期间代表活动主题,按照“主题统一、形式多样、分级开展”的原则,组织辖区内的市、区和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活动,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坚持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各种节日集中走访与平时不定期走访相结合,深入开展“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谐家园”和“问计万家、情满南川”大走访活动。据统计,仅在春节期间,248名区人大代表走访慰问2634户19038人,送去慰问金27.894万元,慰问实物折合金额13.76万元,收集到意见建议405条;1554名乡镇人大代表走访慰问19038户57959人,送去慰问金140.118万元,慰问实物折合金额361.7771万元,收集到意见建议1463条。在大走访活动中,该区密切关注“一老(空巢老人)一少(留守儿童)”群众,组织代表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关注健康成长”活动,全区732名代表与留守儿童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爱机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组织本辖区的人大代表定期开展慰问农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敬老院老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走访、接待和慰问选民62.9万人次,收集整理社情民意4928条,协调化解社会矛盾3044项,帮助困难群众2.18万人次,捐款428.1万元,捐物折合资金508.3万元。在 “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谐家园”和“问计万家、情满南川”中,以“五送、三弘扬”(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温暖,弘扬法治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先进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收集掌握社情民意,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创新社会管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构建起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选民、助推发展”的常态履职机制。三是积极探索人大代表代办信访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南川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人大代表代办信访机制,支持代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把促进人民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进行代办,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解决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代办人民群众信访1541件次。在做好疏导解释工作的基础上,及时交由有关部门办理解决,人民群众反响较好。人大代表代办信访工作,既创新和丰富了代表工作内容,锻炼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增进了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了代表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又拓宽了人大信访工作渠道,合力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发挥了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建立代表活动机制,是开展代表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便于代表闭会期间活动,按属地原则划分了区人大代表小组,制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促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代表工作岗位变化情况,南川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与履职岗位相适应的区人大代表任职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了代表活动制度、代表联系选区和群众制度、视察调研制度、代表述职制度、代表小组召集人职责、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履职登记制度、代表工作保障制度等,坚持邀请重庆市人大代表列席区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邀请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确保了代表工作有序推进,代表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代表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代表履职提供了经费保障。落实专项经费补助每个区人大代表之家3000元,完善了“代表之家”设施设备,共建立重庆市人大代表之家1个,区人大代表之家45个,乡镇人大代表之家117个。严格代表履职情况管理和考核,建立代表活动登记簿、考勤簿、走访选民情况登记簿、先进事迹登记簿、选民来信来访登记簿、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登记簿等,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记载,作为评先表彰的主要内容,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新建代表工作制度42项,其中新建重庆市人大代表工作制度2项,新建区人大代表工作制度6项,新建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制度34项。
何小平:扩大民主、扩大公开、扩大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江西省遂川县人大常委会何小平撰文说,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议题,确定年度工作评议对象征求代表意见,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江西省遂川县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中,坚持用“三扩大”理念,开拓创新,以此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一是扩大民主,让监督工作更有活力。2011年10月13日,遂川县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征集2012年度监督议题红头文件,两天后县内报纸、网站刊登了公开征集监督议题公告。之后,用信件、邮箱、传真等方式共提出50余件监督议题建议,内容涉及林政管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10多个方面。经调研、筛选和咨询,有6条建议被列入年度监督计划。遂川县人大常委会2008年开始推行公开征集监督议题,并不断加以完善。这意味着,人大监督议题征集环节早已前移至基层“源头”。如果说征集监督议题,拉近了人大与社会和民众的距离,公开征集确定工作评议对象建议意见则更使代表和选民参与了人大监督工作,触摸到了民主的脉动。2009年至今,遂川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对三个部门或单位开展工作评议。工作评议对象的确定,始终坚持先公开向全体县人大代表和部分乡镇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2012年2月15日,征求意见建议文件一发出,不到10天就收到意见建议近200份,经梳理得票多的6个部门(单位)提交主任会议票决初定,最后由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9月6日至10日,江西遂川人大网、遂川电视台、《今日遂川》报先后刊登《遂川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评议征求意见公告》。这意味着,2012年公开对县人口和计生委、县商务局和县广电网络公司开展工作评议正式启动,同时还启动了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和遂川中学上年工作评议对象的跟踪评议。近年来,遂川县人大常委无论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中实施的预审、满意度票决、下达审议意见书、跟踪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以及开展工作评议中开展的民意调查、民主测评、满意度票决、下达评议意见书、跟踪评议意见落实情况等都坚持通过江西遂川人大网和正式文件向外公开宣传,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阳光监督”逐步走上人大监督工作的“前台”。二是扩大公开,让预算约束更具效力。2012年4月20日召开的遂川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惊喜发现,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向会议提交的2012年度县财政详细预算安排达到18页之多,还首次提交了省财政对县补助提前告知表、部门预算收支平衡表、收支预算明细表等表格,详实且公开,让40多位参会人员耳目一新。这是近年来该会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的体现,即采取措施通过规范财政预算审查审批、财政预算执行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议、财政预算调整审批等四个方面的程序,以推动财政预算公开面的扩大和透明度的提高,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6月26日,该会审议上年财政决算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报告,提交会议审议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而详细列举了财政收支质量、部门滞留预算收入、工程项目预算粗糙、工程项目超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审计还为财政核减工程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这种要求财政预算编制和审计工作报告更详实、更公开、更透明的监督工作手段,推动了财政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增强了人大所通过的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三是扩大参与,让建议督办更为有效。2012年7月24日至26日,该县抽调部分县、乡镇人大代表先后在县交通局、县交警大队、县供电公司召开代表建议集中检查会,现场听取汇报,当场进行询问、检查和通报,33个承办单位作工作汇报,并将建议办理档案资料带至会场现场接受检查。会上,还当场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这种扩大参与面的现场检查,有效促进了承办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和沟通,提升了办理工作的透明度。遂川县人大常委会还召开重点建议主任督办会,公开对县领导及主任会议领办的13件重点建议进行督办,采用约见承办和协办单位主要领导参与方式,开展面对面督办推进,听取逐件办理情况汇报,开展专件询问,从而推动重点建议的有序办理。同时,该会还采用分片召开提建议代表座谈会的形式,与代表直接交流、互动,了解代表真实意见,防止“代表被满意”现象发生。为提高建议办理工作透明度,遂川县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坚持把与建议办理工作有关的各类动态,通过电台、网站公开报道;解释性信息,利用短信平台向代表宣传;督办调研、检查、测评、票决、审议等情况,以正式文件、工作简讯的方式公开通报。这些意味着,代表建议督办方式逐步由人大自身督办为主,向主要依靠代表和群众参与监督性督办方向转变。
王长清:人大工作要在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上下实手 华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长清撰文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就是要树立群众的事就是大事的工作理念,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群众满意。一是关注民生办实事。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人民利益,这是人大工作的底线。人大工作要善于通过依法履行各项职责,拓展履职途径和创新工作方式,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重点,切实做到“人民所盼,就是人大所办” ,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脑中时刻不忘人民重托,想之所想,忧之所忧,急之所急。为解决乡镇机关干部反响强烈的住房保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常委会从不同方面多次提出建议,推动县政府将乡镇机关干部全部纳入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范畴。县政府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启动乡镇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使乡镇干部也享受到了应有的政策待遇。与此同时,常委会把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突破口,以解决问题、代表满意为目标,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注重实效”为思路,在改进建议办理方式、提高建议落实效果上做了不少文章。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逐件听取承办单位的办理进展情况,对未办理的意见建议,要求说明原因及今后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时限,使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二是维护和谐解难事。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对和谐社会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法采取措施,促使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着眼于破解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常委会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建议政府抓好水源保护措施的落实。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华池县石油开发取用水管理办法,为华池县合理保护利用当地水资源和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规范化、法制化的操作依据。为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常委会把处理信访案件与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了主任和副主任阅批信件、督办重点案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等制度,把信访案件纳入依法办理的轨道,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