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2013-12-29周民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制度平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制度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法定的权力机关,又是民意机关,与人民群众具有天然的血脉联系,保证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民意最充分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表达,是地方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大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自觉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处处体现“民意”,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民意为动力,各项工作的成效必须具有广泛而雄厚的民意支撑。
代表“联”。地方人大代表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是受人民委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主动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人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充分借助代表与选民之间天然的联系,建立通畅的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的沟通渠道,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了解社情民意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向人大代表发放社情民意征集表,组织和引导代表通过走访、座谈、咨询、查访、调研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听取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关注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矛盾的“易发点”、可能出现的“突发点”,做到原汁原味,真实可信。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制度。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利用代表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听取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要实行代表履职登记制度。要求每位代表将走访选民、反映民意的情况在代表履职登记本中详细记录,同时把代表履职登记情况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保障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的紧密性,克服少数代表的“无为”“不为”现象。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保障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代表所在部门和单位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时间。要保证代表活动的经费,加强代表培训工作,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实地“查”。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基本前提,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要以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等形式,认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及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使调查研究真正反映民意、民情、民生。要采取明察与暗查、抽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少听部门汇报、多与群众沟通,多深入第一线看实情,了解真实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真正掌握反映人民群众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创造条件。要与各有关部门保持不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将各部门了解到的政情、民情、社情相互沟通,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地区各方面决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基础。要尝试在一些村、社区、企业设立信息收集点,落实有关工作人员定期定向联系,更广泛地了解社情民意。要建立主任会议定期研究社情民意制度,将某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加以分析综合,了解其中矛盾比较集中、反映比较突出或带倾向性、趋势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监督检查的重点,使常委会的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
网络“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自觉把网络问政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有效途径。要通过网络平台“开门立法”,法规草案成型后,应当及时公布,让公众了解其内容,全面地收集群众的利益需求,扩大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使民意舆情得以尽早地融入立法过程,从而更好地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要通过网络广泛收集人大监督议题,人大各专委会、办事机构应注意网络舆情的分析、综合,及时发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人大监督的议题,以便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网络让人大代表及时了解网民反馈的意见和看法,一方面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增强人大做好代表工作的便利性和直接性,提高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建立起人大收集民意、掌握民情的网络平台和机制,通过网络全面地收集民情民意,加强舆情动态的收集,作为人大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要开通人大互联网站,公开人大代表电子邮箱和有关基本情况,代表可以定期、定地域、分行业、分主题在网上接访群众,收集整理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尽可能倾听大多数民众的声音,形成“诉求—回应”的长效机制。要开设社情民意信息网上提交系统,建议意见反映系统,提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效率,推动人大工作信息化。要建立人大代表建议、议案的网上公示制度,公众可在了解代表建议、议案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将民智、民意充实到代表的建议、议案中,使民意通过合法渠道表达。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