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2013-12-29王向东

中外企业家 2013年2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作为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最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对卷入其中的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通过与他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碰撞,使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57-02

一、引言

目前看来,全球化最彻底、最全面的地方主要在于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化的前提,又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与其他国家民族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加速了我国社会内部思想文化层面的转型,从而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国际经济体系和市场秩序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世界化。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绝对优势。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本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条件的,经济全球化也是市场经济最大范围的扩展。在此基础上,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市场秩序逐渐形成,从而打破了地域界限以及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以国家政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超越国家的经济力量为主导的共有世界。

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式,不仅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速了国人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形成。首先,主动参与一些国际性的经济组织。我国政府在慎重地权衡利弊之后,通过与发达国家不断的交涉与协议,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了以建立平等互利的健康国际贸易秩序为宗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明确了我国在其中的权利和责任,不仅为我国市场主体的跨国贸易活动搭建了规则平台,也为海外投资提供了优惠政策和方便条件。这是我国迈向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对外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市场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市场主体逐渐树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规范观念,利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开始彰显,并越来越重视竞争和能力的重要性,形成了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念。同时,我们还注意对国际惯例进行灵活选择,依据趋利避害原则,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适用规则,进而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和生存空间。其次,国际经济领域内的互动合作也带动了国内的法治建设。人们在从事跨国贸易以及各种投资活动时发现,原有的法律条文已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活动的新需要,法治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导致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的法律规定的应运而生,同时与国外司法机构的互动合作也进一步得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法制意识和契约意识逐渐增强,当出现风险意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市场交易失败而造成损失时,能够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条款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树立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威信。最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已发展到虚拟资本阶段,金融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全球化进程中的每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国际性的经济峰会也逐渐增多,大家都主动面对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积极商讨解决纠纷的办法,进而推动了经济环境的和谐有序,加速了全球经济现代化。

虽然,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时至今日,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中国在经济交往和国际事务中起到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它内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首先,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物质生活水平还是思想文化发展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中国还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仍将面临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改革开放以来,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门户进一步开放,并提供很多优惠条件,使国外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电子产品、科学仪器、医疗设备以及高档消费品等大量涌人中国,给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其次,随着市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剧,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在国内规模逐渐扩大,其内在的商品理念和企业文化也对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的音乐、薯条和好莱坞电影,正在以锐不可挡的速度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现象既推动了国内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经济功能和消费功能的快餐式发展。同时,圣诞节、感恩节等“洋节”逐渐兴起,并伴随着一定的商业炒作而走进千家万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尤其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再次,经济全球化促使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资源严重短缺,尤其这两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就业环境愈加紧张。在此情形下,很多人盲目选择出国留学,希望通过“镀金”提高自身竞争力,导致资金外流,并给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冲击。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给国内的资本流通和金融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牵涉其中,进而给国内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挑战。

三、科技革命与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现代科技革命的到来,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冲击着我国长期封闭的大门。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和丰富,从而推进了人们思维方法、认知模式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生产力要素的首位,成为社会发展中占据第一位的根本价值。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影响,积极主动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促使国人逐渐重视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地掀起学习读书的热情,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出国深造的“海归”逐渐在国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带动了尖端科技领域的高层次发展,使我国的科研技术水平逐渐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从而提高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各种社会学科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从最初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转变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我国还为各种海外人员提供来国进修的机会,从而增加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带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扬,也使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与日俱增。但是,这种对科学技术空前高涨的热情也导致人们过分重视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而轻视对内在修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传统文化中一些关于道德品格的精华思想逐渐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所淹没。此外,一些学校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就业资源,盲目开设很多所谓的“热门”学科,导致人才的粗放型增长,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门槛。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从而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借助于网络,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在刹那间跨洋越海,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人的生活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网络时代所特有的虚拟事物商品化的特点,使人类文化自身商品化,使得经济往来的内容更加丰富。而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便利性,增加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接触,使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真正开始了全面的沟通、碰撞、征服和对话,进而导致价值观多元化的产生。另一方面,虚拟世界的丰富多彩也使一些人沉迷其中,在幻想中扮演不同于真实自我的角色,将日常生活中无法宣泄的情绪释放到网络上,而对现实世界却表现出冷漠和力不从心。同时,网络游戏的推陈出新带来的新鲜刺激,使很多人难以抗拒,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压力的借口和避风港。一些游戏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血腥内容,成为诱使人犯罪的外在因素。此外,网络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而法律制度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对网络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一些网络暴力现象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如“人肉搜索”将个人资料公诸于众,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一些网民的肆意漫骂甚至骚扰攻击也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