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2013-12-29武思琪吕游

中外企业家 2013年2期

摘要: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为网站、播客、维客等,主要特征为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理念和情感交流的“补偿式”传播模式。通过对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公民新闻;表现形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55-02

一、引言

公民新闻(citizen jounalism)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特别是在今天以个人作为信息中心的博客等自媒体日趋普及化的媒体环境下,公民新闻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新闻传播业界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在英文维基百科的词条里,公民新闻是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参与旨在提供独立、可靠、准确的新闻文本及数据。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公民新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闻自由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公民新闻包括博客、维客、播客等多种网络媒体形式。公民新闻主要借助了强大的技术的推动,数码相机、摄像手机、DV等新闻采集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普通公众可以脱离大众媒体的操控,主动地、自发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二、公民新闻的主要载体

网络是公民新闻实践的主阵地。从早期的“德拉吉报道”一类凤毛麟角的个人实践,发展到今天诞生了数以万计的“公民新闻”网站。美国的一个鼓励普通人发布新闻的“Now Public”网,正在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通讯社之一;从2000年开始起步,倡导“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韩国网站Oh my News.com被认为是公民新闻网站中做得最成功的典范。公民新闻的概念在2000年后传人中国。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闻,BBS、博客、播客、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等成为其主要载体,这些内容已成为公民新闻的最主要的来源。

1 网站

2003年3月,前美联社和纽约日报记者克里斯·奥布瑞顿,在他个人网站“回到伊拉克”,向对伊拉克战争感兴趣的网民出售独家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派出的记者大多受到军方和政府控制的时候,克里斯·奥布瑞顿是唯一没有经过国家许可、独立进行战争报道的记者。在他的伊拉克战争报道发布期间,网站用户发展到了23 000人。世界第一家成功的公民新闻网站。Ohmy News,创始人兼CEO吴连镐提出“每个公民都是记者”口号。最初Oh my News上公民记者只有几百人,但是现在已经拥有来自80多个国家38 000多名“草记”,并发展成为一个多语种的国际性网站。在Oh my News之后,涌现了很多公民新闻网站。同时许多主流媒体也开设公民新闻栏目,像CNN、MSNBC、卫报等。

2 博客

博客技术第一次给了普通公民写作、编辑和发表新闻的机会,并且可以得到众多读者和回应。博客揭露一条新闻后,成千上万的评论者你一言我一语进行补充,使更多的新闻线索发掘出来,事情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传达给更多受众。2004年9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播出美国总统布什捏造服役记录的报道,次日即遭到博客的强力质疑,引起了美国社会对这一报道真实性的关注,最后迫使威震世界二十多年的主播丹·拉瑟道歉、黯然退休。在中国,2004年11月7日,“24小时博客在线”发布王府井惊现杀人一幕的目击报道引起博客世界的广泛关注。

3 维客

维客的原名为WIKI,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在维客的页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被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追踪、回复至本来面目。维客技术打破了网络上某些人垄断信息发布、更新与维护工作的局面,进一步体现了信息自由共享的思想。同时,它也为个人的信息与知识更新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与博客相比,维客更强调多人协作,普通公民的广泛参与促进新信息的流动,这使维客也具有公民新闻的特性。

三、公民新闻的特征

1 “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理念

公民新闻强调“人人都是记者”,允许每个人随时随地注册来发布新闻。公民新闻的基本精神就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如Oh my News创办的理念就是“人人皆记者”,无论家庭主妇、上班族或者小学生等,皆可成为记者,报道各地事件和议题,发表个人评论和意见;Now Public自称是“供大家分享的新闻网络”,鼓励普通人把自己所撰写的新闻放在网上供人阅读,允许任何拥有数码相机或可拍照手机的公众,把新闻照片或新闻录像片段上传到网上,然后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布消息。信息的发布往即为事件的亲历者,在任何一个公开的场合,任何信息都可能被潜在的“草根记者”传播,一改过去新闻记者们通过热线爆料获取信息的传统做法,而是公民记者时刻在现场,使得新闻能更迅速地被共享。

2 情感主流的“补偿式”传播模式

公民新闻主张以平民百姓为新闻来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由他们决定时下的报道热点,因为住在同一地区的老百姓比市政官员和专家更了解该地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得新闻传播者和受者及后续的响应者之间更易建立起一种交流的纽带。

3 体现了公民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当受众取得完全主动性,不再完全任凭主流媒体宰制的时候,也意味着反击力的增强。Oh my News的创办与发展即是因为民众认识到韩国媒体既没有确实扮演、监督政府的角色,亦未提供符合公共利益的资讯,无法让人民获得正确且多元的资讯。例如,2002年南韩发生重大争议事件,两名韩国女学生遭美国军卡车撞死,美军却释放了撞死人的美国大兵,但是韩国主流媒体倾向忽略报道此事件。因此,Oh my News的存在就是集合众人的力量来埘抗集权的当代媒体。而在日本曾兴盛一时的公民新闻网站JANJAN也是在与高度商业化的传统媒体的对抗中应运而生的。其成立的背景即是日本媒体和企业之间未保持适当距离,如《朝日新闻》刊登全版的社论式广告,电视台也逐渐失去了新闻的功能,成为高度娱乐导向的媒体。在台湾,公民新闻这几年风生水起、发展迅猛,这也与台湾媒体的新闻一味追逐市场价值分不开。我国的公民新闻在华南虎事件中体现公民积极的参与性。“虎照”从曝光到当事人周正龙在最终认罪,全国媒体和广大公众都在密切关注。公众改变新闻被动接受者的形象,成为信息的主动提供者。从2008年的10月13日网友在转载发布会新闻时偶然提出照片真假的质疑开始,网友参与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质疑照片和片中考虑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处处开花。而关注此事的每一个网民都在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参与“虎照”真假的分析,各行各业的网友各抒己见、据理评论。同时,各大门户网站和热门论坛对“虎照”事件的跟踪报道堪称“实”时播报,几乎所有资讯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网民在获得充足资讯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调查研究,又通过网络把个人成果公布于众。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参与到“全民打虎”中,并且以一种积极的主人翁姿态投入打假进程。可以说,在追寻华南虎事件真相的同时,公民通过自己的写作和探索,已成为另一种层面的媒体人,一名公民记者。

4 舆论监督作用空前强大

网络舆论成为公众意见的一种集束式表达。在“自媒体”时代,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被空前放大。而此前,舆论监督一向只被片面地认为是媒体的事。以2007年6月5日大河论坛上《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一帖为例,“网民上访”在网上和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计行动,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促进事件解决。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成为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员,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建立起加入社会和政治讨论的平台,切实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