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河南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发展研究
2013-12-29马玲玲
摘要:在信息技术引发社会各行各业发生根本变革的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是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基于此,主要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和以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城乡共享三个方面探讨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河南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86-02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目前我国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要实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尚有艰巨挑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困扰教育界整体平衡发展的最大难题,城乡教育差距凸显更是亟待解决的,这首先表现在城乡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校舍、图书等硬件条件之外,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
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教育部门正通过鼓励优秀教师下乡、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力图改善,但现阶段不可能派驻很多优秀教师到农村授课(很多农村地区的优秀教师反而在向城市集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短期内也有难度、尤其是对于英语、语文等语言类课程和音乐等艺术类课程。而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是现阶段可行性高,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和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初,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同年10月,为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从“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七个重点工作方向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
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熊才平(2008)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研究,黄萍萍(2010)进行了以信息技术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优势研究,黄新春(2011)进行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赵雪峰(2011)进行了城乡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研究,胡小勇(2011)进行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性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刘志耀(2012)提出了从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库、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信息库和效能“增值”评价信息库三方面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加速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研究与进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的实际,本研究致力于借助信息技术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享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发展。
一、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
1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为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不仅表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上,也需要教育机会平等来保障。不仅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平等,在教育系统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保证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有大致相当的学业成绩,也要保证他们受教育后有相似的成就前景。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公平,都需要教育资源来保障,因此,教育公平是“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保障的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包括补偿弱势群体的垂直平等)+教育成就(包括过程中与教育结束后的结果与影响)”的大致平等。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学生入学前的学校基础建设、教师投入、各种名目的教育经费投入等,到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维持教育行为的各种资源保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一般应该对同样的人以相同对待(水平公平),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对待(主要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特别补偿,即体现的是垂直公平)。而权利及机会的平等都需要公平的资源分配作为保障。
2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文献调查,在国内外教育公平的问题的研究中,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上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介入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和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成为可能。
为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最根本的策略在于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和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具备“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优势,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克服时空上的障碍,使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人所共享,使这些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理论上讲,这是最理想、最现实的实现均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途径。
二、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机会公平理论要求受教育者不但应有相同的机会入学,而且也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教育。数字教育信息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体积小、信息多元、有声有色、检索方便、高度共享等特点,和传统的纸质教育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传播方式、信息内容、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可以以县市为单位,集中资金建立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而本地区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避免重复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应实行分类管理,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素材类课程资源建设、结构型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以提高教育信息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促进不同资源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仅应为教学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它还应是教学改革的重心。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将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各学科改革的深入开展,并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三、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1 利用Moodle平台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共享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它其实就是一个E-learning课程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网站管理员、课程管理员、教师、学生等)管理、课程管理(选择课程、课程组织、选择教师等)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讨论、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
目前,已有很多省市在尝试借助Moodle平台分享优质教育师资资源。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初,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一起建立了“东行记”Moodle网络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利用Moodle促进教学。
2 利用教育Blog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教育Blog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类博客,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教育Blog源于教师对自身工作、生活等方面思考后的记录,并以日志形式呈现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Blog附带的功能也不断完善。目前最常见的模式主要包括:目录分类;文档、图片、视频上传;随时发布信息;访问者评论(可具名,也可匿名)。城乡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或收集的文本资源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Blog空间中,电可将图片、照片、视音频资料、教学案例、教学PPT等有价值的资源上传。Blog独特的分类方式及给予用户的分类权限,能使其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所以,教育Blog是一个极好的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空间。
教育Blog对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主要起的作用是让两地教师从彼此的Blog中汲取精华,感受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借此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师的协同发展。
结语
目前,在信息技术引发社会各行各业发生根本变革的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是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和以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城乡共享等探讨了信息技术促进河南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发展研究。本研究对河南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乡共享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