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入药对物种造成的濒危影响》
2013-12-29李伟张绪成景立志
摘要:学界关于造成物种的濒危影响论述众多,本文浅谈动物入药对物种造成的濒危影响,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动物 入药 物种 濒危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 3)03-0184-02
利用动物入药是古人的原始医术,以吞食或涂抹动物脏器等方式企盼获得额外的力量或驱除魔鬼恢复健康,在某些原始部落至今仍然保留着类似的传统。而从国家层面上允许动物入药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中国人有别于其他人类、与现代文明冲突的特征之一。
自然界动物繁衍应该是一个进化过程。然而自然界的人为活动加速了某些动物的灭亡。1992年公布的《中国动植物红皮书》中显示,药用动物的濒危情况严重,有162种药用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际保护自然联盟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1996》显示,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
自然界的生物生存规律是适者生存。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自然界生物发展失衡。
灭绝是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再存在。目前已经灭绝的生物种群可能占生物总种群数达百分之九十九。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几乎同等重要。如果地球上的每一样生物都不会灭绝,那这个世界必定非常混乱。真的很难想象地球上曾有的物种,有百分之九十九消失了,幸好物种会灭绝,生存才有了空间。
我国是野生动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我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野生动物作为环境质量的标志物,表现出的极度衰减,呈现给人的“寂静春天”,正是生存环境变得日趋恶劣的警告。只有多样性,才具稳定性,人类肆无忌惮地毒杀异类,使丰饶的大自然走向单调和沉寂,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国于1981年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组织,针对禁止犀角和虎骨的贸易问题?公约组织向我国派遣了技术代表团?但未取得进展。随后又向我国派遣了政治代表团,促使我国在1993年全面禁止了犀角和虎骨贸易,同时将其从《中国药典》中删除。此举使大量非洲犀牛得以幸存,但对我国境内的野生虎却已经太晚。关于麝的保护,公约组织专门颁布了相关决议,但我国并未很好地履行该决议。公约组织认为麝产品的贸易已威胁到该类物种的生存,将我国分布的所有麝类都列入了濒危I级,?并建议我国履行决议,否则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胆、鸟的羽毛、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绒等,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万类霜天竟自由的大千世界,竟然成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大屠宰场。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啊,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失去生命、甚至遭受灭族灭种之灾),暴殄天物,伤天害理。
旅鸽曾是北美随处可见的鸟类,几十亿只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在一百多年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41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的时候,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数的鸟儿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着自责与忏悔:“旅鸽,作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在中医思维中,凡是稀有或奇怪的物品都具有神奇药效。但无论虎骨、犀角还是虫草被用作中药,都没有真实疗效证据,也没有发现有特定疗效的成分。反而为了得到药补,不仅付出金钱代价,同时也造成物种濒危和生态失衡。
我国中药材来源包括动物。动物人药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动物药麝、鹿、犀、熊、牛的记载。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有65味动物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动物入药已达461味。现代出版的《中国中药资源》附录中记载的药用动物就达1574种?《中国动物药资源》收载达到2215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药材和饮片873味,其中动物药材共计96味,约占11%?涉及药用动物共计103种。
动物入药与其说是医药科学,不如说是原始文化。因为绝大部分药用动物的疗效并未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也拿不出真实的疗效证据。比如虎骨的成分没有什么特别,古人不过取虎的雄健威猛展开无限遐想,这正是中医“取象比类”的特点。禁止虎骨入药后,中医界研究发现,虎骨与狗骨在成分上并无显著区别,遂得出可用狗骨为原料制成人工虎骨粉以代替虎骨的结论。又如我国1993年全面禁止犀角入药后,中医界发现水牛角与犀角成分接近,可代替犀角入药。水牛角价廉易得,但数千年未发现其效用,最后反而用其代替犀角入药,进一步说明中药并非自我标榜的经验总结。
动物蛋白好于植物蛋白,人类不惜牺牲它物为代价,换取自己生命的延续,由于大部分动物药材来源于野生动物的器官,导致了长时间的大规模捕杀。例如,我国野生麝在上世纪50年代尚有350万头,捕猎高峰期曾经出现漫山遍野都是猎套的壮观景象,如今下降到不足10万头;野生虎在我国更是几乎灭绝;甚至远在非洲的犀牛也出现了数量大幅度下降的现象。笔者认为:虽然中药不是物种灭绝和生态变化的唯一原因,但却承担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前一个时期,“熊胆”事件引发社会争议,动物爱好者与药学者开展了一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善美大辩论,期望这种辩论能够在更大范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思考,在保护动物资源,建设生态社会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