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

2013-12-29刘新华

中外企业家 2013年2期

摘要: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坚实根基,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并进而剖析了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对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09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是经济实体,其主业就是生产经营。因此,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必须针对改革发展新形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创优企业经营环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推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一、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由于企业机制、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带面临一系列的困难:

1 正常的组织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经营者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识程度不高,行动不积极,甚至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企业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生产经营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转,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都较高,工作时间开展非生产性活动几乎不太可能,基层党组织利用业余时间来开展组织活动又不现实。这些都导致正常的组织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为此一些党员同志议论纷纷,意见颇多,影响了他们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内容单一。企业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抓得较紧,经营者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完全是凭个人感情,一旦其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对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能认可,势必会造成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和经费来源没有可靠保障,从而导致企业党员组织生活处于自由状态,党内活动方式和内容显得比较单调,基本局限于读书看报上,影响了党员与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党内交流上的盲区。

3 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受利益趋动的影响,个人价值观发生偏差,宗旨观念趋于淡化,“两个务必”思想有所松懈,一些党员认为讲奉献不如讲报酬,讲信念不如讲实惠,把自己混同一般职工的党员不在少数,丢掉了党性,致使党员组织活动的参与度下降。

二、深层次原因剖析

企业基层党组织面临困境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

1 客观方面

一是企业关注生产经营工作而忽视党组织建设。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大,市场竞争形势严峻,国有企业主要领导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对党组织重视不够,给党组织开展传统活动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的眼中,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关键取决于生产经营,而基层党组织只是一种政治组织,处于协助地位,在企业经济行为中最多只是参政而不能决策,其作用发挥的大与小,似乎与企业发展关系不大。

2 主观方面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没有很好的结合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导致自身作用的发挥上都有较大差别。有很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无论是受人们的重视程度,还是在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现有地位与其应有的地位不相称,个别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完全成为附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形成“真空”。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没有很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国有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是其中心工作,如果党组织的活动不能围绕中心工作展开,不能推动中心工作,就会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失去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有为才能有位。

三、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改变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现状,就必须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才能赋予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

1 加强教育,提高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参与度。这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前提。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切实加强党员教育,保证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党员的要求。

(1)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党员中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使党员对新时期党的宗旨、目标和任务有新的认识,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2)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性锻炼和政治敏锐性,始终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树好自身形象,保证党员组织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提高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业务素质,增强围绕生产经营任务开展活动的能力。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同步发展,形成共同语言,一起参与,提供指导,并有效监督考评。

2 改进学习方式,创新“三会一课”的内容。丰富党内活动方式和内容,除了读书看报传达文件以外,更多地是要促进党员与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党内交流上的盲区,引导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意图的有效实施。

(1)学习与研讨相结合

研读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意图,分析与本职工作的关系,讨论对自己的工作影响;

(2)学习与实战相结合

根据研讨结果,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上级的目标,明确工作任务,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资源,清晰自己的工作措施。

(3)学习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利用学习讨论的机会,对做得好的和做差的成员进行点评,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同志,促进互相的交流。

(4)学习与业务能力提高相结合

学习与业务相关的知识,组织大家讨论和分析,提升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抓住“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搭建促进生产经营业务的平台。

(1)围绕生产经营任务中心工作,创建好“党员责任区”。

以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为主体,结合销售工作的业务性质,划分好“党员责任区”,领导干部、支委和党员骨干为领头羊,负责“党员责任区”的建设,依据负责的“党员责任区”制订考核办法,定期在支委会和班子会上进行通报,以实际参与的方式围绕生产经营任务中心开展党组织的工作。

(2)结合实际工作,推动好“比学赶帮超”活动。

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作为载体,以支部党员为主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明确争先目标,细化考核办法,定期评优授旗,并以此作为民主评议优秀党员的首选条件,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显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发挥“工人先锋号”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

以普通职工为主体,建立健全“工人先锋号”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创建过程检查和督促,注重创建效果的评估,努力把创建活动根植于基层,根植于职工,始终保持其生机与活力。制订“工人先锋号”的评选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工人先锋号”的质量和水平。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的重要成功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企业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如何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中心工作,开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和内容,是党建工作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仍需不断思考、探索。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