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2013-12-29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21期
考古代也有关于“异地高考”的博弈。明代严禁读书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应试,导致有人需要骑马、乘船甚至步行百千里返回原籍赴考。公元1600年,经过不懈努力,常在外经商的浙江盐商及其子弟得到了“商籍”(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接着朝廷下令,允许盐商子弟参加“异地高考”,且“录取指标”由当地提供。
李丽和父母在一起。她从小在西安长大、读书,因为高考,不得不返回老家读高中。
2012年,在上海读书的15岁江西籍女孩占海特,在微博上高调争取自己的异地高考权利,从而被公众广为关注。
为了顺利参加高考,在浙江读高中的甘肃籍女孩任天娇,一直学习着浙江、甘肃两省的不同教材。不过,从今年开始,浙江省开始实施异地高考方案,许多像任天娇一样的孩子将可以就地参加高考。
2010年以来,北京的外地家长们,通过走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研讨会、建网站等方式,想尽一切办法在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异地高考的权利。
012年9月5日,在福建省晋江市读高中的两名外省籍女孩在课间交流学习。晋江市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万,随迁子女达18万人。福建省决定从2014年开始实施异地高考政策。
面对非本地户籍家长的异地高考诉求,许多一线城市的本地户籍家长也非常担忧,认为放开异地高考将对自己和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
2012年12月7日,山东版异地高考细则正式出台。从2014年起,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外省籍学生,可以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安徽省芜湖市在2008年就允许非本地户籍的省内考生在该市参加高考。图为2008年6月4日,芜湖市的高考考生家长代子女领取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