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的寂静岭
2013-12-29肖诗白
咀嚼槟榔的习惯,让我最终接触到那只海豚。准确地说,是那只海豚的头。
2012年3月,我去海南尝试做一个关于红树林保育的选题。在南方工作已久的我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在海南文昌市一个菜市场里,卖槟榔的妇女们与我慢慢熟络。那天我看见一个摊位围了很多人,凑上去一看,两个人正在砍一只海豚。当时我手上没有相机,本是下车买槟榔的我迅速跑回车上拿相机。回来后,海豚只剩下一个头躺在案板上。
它的大脑露出来,脑沟回很繁复。我心里不太舒服。
“海豚头怎么卖?”我拍完照片后走上前问。
“100块。”女摊主说。
我并未还价,掏出100块递给她。她可能觉得惊讶,为何这位买家如此爽快,她拿出一只黑色的塑胶袋装了海豚头,然后抹掉袋子上的血迹。
我想不到海豚的头居然有五六斤重,比一只宠物猫还沉。海豚可能是世界上智商仅次于人类的动物。它们是否有自我意识,我不知道。我走到海边挖了一个坑,把海豚头埋了,然后又拿来三炷香插在海滩上,点燃。
菜市场这只孤独的海豚头,是我拍摄“寂静岭”项目较新的一张。从2009年开始,我通过各种机会利用零星时间拍摄这一组涉及野生动物盗猎、贩卖以及走私的照片。
我有时会伪装成爬行动物收藏家,有时会扮演成负责餐馆后厨的采购员或好奇的游客。我和一个走私野生动物的老板曾接触过两年。最开始只是用手机随手拍着玩,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看什么都新鲜的青年,渐渐和他熟络起来。不过最后用单反相机拍摄时,还是非常小心谨慎,生怕说错话露了马脚。
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亚洲动物走私的中心。当我走访全国各地的动物贸易集市后,发现那些早期颇受欢迎的龟鳖类野生动物,本土品种已经很少。市面上的货物多从越南、老挝或缅甸等地进口,而陆龟这种市面上极为稀有的品种,很多则从菲律宾走私而来。而有些蓄养大量濒危野生动物每年却极少放生的救助中心,可能已成为非法贸易的中转站。
我们的内心没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最集中的一点体现在我们几乎无所不吃。走进我照片里的人,你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愧疚。
野生动物有些被保护,有些没有,有些则被保护过度,成为“政治动物”。我拍摄过一张和盗猎无关的照片。一个河南乡村男孩,大冬天用捕猎陷阱抓到两只野兔。他一把将兔子抓起放在两颊处,一脸陶醉,而两只兔子的身体已完全僵硬。兔子虽然不受法律保护,但我觉得这张照片能表达我对所谓“动物保护”的认识。
对动物或是环境,并不是保护与破坏这么简单。这只是我们的一个量化标准。《寂静岭》是一部好莱坞恐怖电影,讲述一个阴森小镇里不为人知的秘密。我觉得,中国的森林背后,也存在这样一个阴暗的秘密。
那里就是野生动物的“寂静岭”。
捕
1 2007年1月3日,海南海口,南渡江的渔民捕捉到一条花鳗鲡。花鳗鲡俗称“鳝王”,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食客心中,它的营养价值与日本鳗鲡相似,但价格更为昂贵,历来被视为上等滋补食品,又被称为“水中人参”。
2 2008年11月26日,广西凭祥,警方截获一辆长途货车,从中查获了14只果子狸,6只豹猫。镜头里,两只被查获的豹猫被装在铁笼里,一只眼神浑浊,另一只奄奄一息,早已不是森林里活灵活现的精灵。
3 2007年1月11日,海南中部山区,一只被偷猎者打死的鼯鼠。鼯鼠善于攀爬滑翔,在21世纪后因大量猎杀,目前濒临灭绝。
贩
1 2010年3月15日,河南禹州中药材集散地,一只只晒干了的中华大壁虎被整齐悬挂在一家中药店最显著的位置。中华大壁虎1989年被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但因其药用价值高,乱捕滥猎持续至今。
2 2010年4月13日,广西中越边境,药农争相收购蛤蚧(又称大壁虎)。
3 2007年9月29日,广西某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有上百只巨蜥,因为不是当地物种,它们不会被放生。如今部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存在“潜规则”,有的已经成为非法贸易的中转站。
杀
1 2010年6月21日,广东佛山一蛇龟餐馆,店员在杀野生蛇。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南人嗜蛇”。吃蛇在广东早成传统,背后更有“降龙”的意思存在,但蛇却遭了殃。
2 2007年10月3日,广西南宁水街,开膛破肚的蛤蚧被当街贩卖。广西多山,且地处南方边境,成为野生动物盗猎走私的重灾区。
护
1 严格来说,中国的生物学家在研究大中型野生动物时经常并非去到田野,而是在各地不同的皮毛买卖市场。在北京国家动物博物馆,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正注视着数年来收集的动物皮毛,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动物已经在中国灭绝。
2 2008年12月16日,海南,当地森林公安查获一批盗猎者枪支。盗猎者是野生动物的天敌,也是盗猎走私生意链的第一环。
3 广西南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被查获的猫头鹰。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南方一些省市,这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在被口腹欲望百无禁忌的中国人盯上后,每一种野生动物都可能迅速濒危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