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经济走向

2013-12-29张亚利

中国周刊 2013年1期

“此次改革是在三十年繁荣之后去除隐患的改革,是重建市场新秩序的改革,改革的阻力比三十年前大得多。”

每年岁末中央工作经济会议,都是一枚测试来年中国经济政策风向的气球。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定调仍为“稳中求进”,并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对中国经济当前的困难也有相当认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显然,中国经济已经走到改革的十字路口。作为十八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会议报告中提出了来年的六大主要任务。

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调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同时继续加大“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二是强调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四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五是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有评论分析称,本次会议的最大关键词显然是“改革”:将经济由过去的靠量增长转变到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增长方式,强调将城市化作为提升国内消费及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条件的基础,城镇化已成当务之急,户籍制度或许会有所放开。

同时,会议首次提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及时间表,令人期待2013年可能是中国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水岭。

评论还指出,尽管新领导层对未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确定,但需要克服来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如何在诸多经济决策中的两难和次优抉择中进行选择,表明改革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与三十年前在经济接近崩溃、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改革不同,此次改革是在三十年繁荣之后去除隐患的改革,是重建市场新秩序的改革,改革的阻力比三十年前大得多。”

对于中国新领导集体的首个重大政策会议,外媒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网站首页刊登了题为《中国发出强烈经济改革信号》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新领导层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即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重塑经济,使其更加依赖内需,减少对出口和对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即使这样做经济增速可能短期出现下降。

彭博社报道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信号,表明新领导层将愿意接受经济增速的放缓来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