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做透巢湖水文章
2013-12-29
朱学东:合肥作为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市,八百里巢湖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巢湖治理到什么程度,就决定合肥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好做透“水文章”,是摆在您面前的大考。而您给出的答案是:从打通水系人手。上任代删市长一个月后即摆出规划,今天答卷上已经呈现出道路、景观、安居、治污等十大工程,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内,环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之间的冲突一直比较大,无论是太湖的治理,还是滇池的治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如何防止重蹈其他地方治理的旧辙,合肥会怎么做?
张庆军:合肥是唯一的在国内完全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巢湖水面面积常年保持在800万平方公里,如此大一个湖成为合肥的内湖,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治理好、开发好、利用好。巢湖既是合肥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也是合肥各级政府肩上沉重的责任。从去年到现在为止,我们耗时一年多的时间面向全球招标,很多国际上知名的研究院所和规划单位都参与了我们标书的投标,我们通过国际招标编制了环巢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现在这个规划基本上已经编制完成了,即将公布。这是把巢湖治理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便于老百姓监督实施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治理方案。
林溪:我们了解到,治理巢湖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早在1996年,国家就把巢湖确定为需要进行环境恢复的三大湖泊之一,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事实上,湖泊的治理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巢湖之前,太湖和滇池的治理都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挑战这个难题,您打算怎么啃这个硬骨头?
张庆军:我们提出来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首先控制住污染源,这样才能够减轻巢湖的负担,才能够逐步复苏湖泊环境。但是毕竟这种污染的形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把新的污染源切断只能够保证大家不向湖里继续排放污水,但是原来历史遗留的存量怎么办?还是要想办法逐步地把存量的问题解决,所以我们重点提出了联通、净化、减负、复苏这四大战略。
林溪:我们特别希望巢湖的治理能为大湖治理创造一种新模式,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我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两个数字——第一期治理巢湖就有113项,500亿投资。这样一个耗资巨大、耗时很长、头绪又很多的工程,怎么才能避免虎头蛇尾,让缚一分钱都发挥实效呢?您的抓手征哪儿?
张庆军:治理巢湖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见到根本成效的,必须坚持打持久战。怎么样确保巢湖的治理能够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避免虎头蛇尾?一是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环巢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最终报人大来批准,这具有法律效益,这样的话能够确保一届一届一任一任的市长能够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下去。我们已经报请省人大通过立法的形式颁布实施巢湖的保护条例,来规范我们的各种行为,包括老百姓的行为、企业的行为、各级政府的行为,从制度上确保巢湖的治理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第二,我们在市本级财政建立了资金池,规定了若干的筹资渠道,比如说按照财政预算收入或者按照预算支出的一定比例,计提巢湖污染防治的资金,这个资金都汇聚到资金池里,建立资金统一使用、统一还贷的机制。再比如说土地出让金,按照国家的规定,土地出让金如果达不到纯收入的10%,总收入的2%要专项用于水利建设,合肥市在这个基础上加了5个点,将7%的土地出让金集中到资金池来,用于巢湖的治理,保障巢湖的治理有比较稳定、可预期的资金来源,同时未来的还款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如果环湖示范区建成,巢湖应该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郁郁葱葱。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这就是合肥现在和未来要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