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战略选择

2013-12-29汤婧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16期

近十年来,由于WTO推动的多哈回合谈判履步维艰,各国为争夺有限的出口市场,提升国家出口竞争力,已逐渐将贸易政策的重心,转为推动洽签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议(FTA),这种依托自贸区重构的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逐步推进。目前,亚太区域内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的扩大谈判,以及“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ASEAN Framework for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两大区域整合倡议的具体进展。

RCEP与TPP分别是典型的“南南合作”模式与“北北合作”模式。TPP不包含中国,RCEP不包含美国,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中美对立的架构。从谈判议题、谈判标准、谈判模式来看,RCEP更符合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步调与节奏,是对TPP整合的较优替代。从二者整合成功后对中国的经贸影响来看,RCEP对TPP具有明显的正替代效应。目前,RCEP与TPP都已启动谈判,且TPP的谈判在不断扩大推进,二者将带领亚太区域整合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中国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重大机遇,中国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契机,明确战略定位,推进战略决策,积极应变,力争在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新秩序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对称的作用。

一、RCEP与TPP战略能力与发展趋势比较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二者的影响范围与战略能力都在不断扩大,但亦困难重重,因此,两种路径整合成功的可能性各有变数。但不可否认的是,两种途径并行不悖发展为亚太区域内各国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提供了自由选择权,成员国范围、谈判议题及标准、谈判模式等方面,均是各国选择是否加入的考虑因素。

(一)成员国范围

TPP谈判在美国的主导下,从2010年初启动,目前成员国已扩大到11个,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日本政府于今年(2013年)3月15日正式宣布加入TPP,但仍需得到美国等若干国家的同意,最早也要在今年6月以后才能坐上谈判桌。如果日本获得批准,则TPP成员则扩大至12个。RCEP在2012年底启动,其成员包括了东盟10国以及与东盟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从影响力来看,二者难辨高低:一方面,以GDP总量为指标进行比较,TPP要高于RCEP;另一方面,以人口总数与商品贸易量来看,RCEP远胜于TPP。

(二)谈判议题

二者相比较,TPP谈判议题范围不仅广、而且深,除一些传统议题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等外,还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等新兴议题纳入其中。TPP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高标准的经贸集团,因此其议题标准更高、更严,更偏重于新议题规则与制度的建立。RCEP则更专注于传统议题的谈判,主要针对货物贸易、通信和金融等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及技术合作、知识产权、限制企业联盟的竞争政策、争端解决机制等八个方面。相对而言,RCEP比TPP的议题更为宽松,且针对正处在发展中水平的成员国给予适当的过渡期和调试空间。

(三)谈判模式

TPP谈判采用的是单一许诺(single undertaking)方式,即申请加入的国家需要同所有成员国进行“一对一”谈判,并接受TPP的相关条款,完成所谓“一步到位”的高质量FTA的谈判签署工作。RCEP采用更为弹性化的谈判模式,由东盟提出协议文本,六国分别根据本国能够接受的对外开放程度(对部分经济落后的东盟成员国区别对待,实行特殊政策),讨论最终是否在协议上签字。

(四)谈判进程

TPP的谈判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其早在2010年3月启动,到目前为止已进行到第十六回合,预计2013年10月结束谈判。相比较,RCEP第一轮谈判刚于2013年5月9日启动,现已成立货品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等3个工作小组,并已分别召开工作小组会议,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谈判。从进度来看,TPP推进速度远胜于RCEP,但由于TPP在四年的谈判时间里两次错过谈判结束日期,久拖不决的症结使其2013年结束谈判计划充满变数。

二、RCEP对TPP的替代效应

(一)经济利益替代效应

TPP与RCEP对中国的影响关键在于这两种整合路径是否能谈判成功并顺利执行。因此,对于二者未来发展与影响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尚处于模拟阶段,多数学者利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针对TPP与RCEP对中国经济福利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本结论一致显示出TPP对中国经贸产生巨大的负面冲击,而RCEP会刺激中国与其它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快速增长,对TPP具有明显的正替代效应。由于TPP成员中有一些是发展中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且出口产品与中国的出口产品相似度较高,TPP一方面会降低美国对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依赖,另一方面会进一步压低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由此,TPP会导致参与协定的部分亚洲国家产品挤占中国在美国的出口市场份额,目前美国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若模拟分析的模型假设条件设定为TPP与RCEP整合成功后区域内的贸易关税降为零,则结果显示是,TPP将使中国在2025年因此遭受210亿美元利益的损失。相比较,RCEP将为中国创造可观的收入,经济收益可达到2970亿美元,这可以抵消TPP为中国经济贸易带来的损失。

(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替代效应

东亚国家通过国际投资和产业分工联系,目前已形成了地区生产网络,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依赖度过高,成为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的隐患。从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来看,RCEP可以推动中国与其它成员国的贸易快速增长,提高中国针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份额,从而有效替代中国对欧美传统消费市场的依赖。尤其在当前美国、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中国出口重要的支撑。

(三)东亚一体化替代效应

TPP中11个成员国中有四个东盟国家(新加坡、文莱、越南及马来西亚),同时泰国2012年11月宣布讨论参与TPP谈判,菲律宾也正在考虑当中。这使得在东盟内部有出现TPP成员国与非TPP成员国两大阵营,东盟内部成员国出现两种不同身份,将会产生“一种产业,两种规则”的情况;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东盟成员国追随先行加入TPP国家的脚步,可能使得东盟面临被边缘化、分裂化的危险,令东盟经济共同体乃至东亚一体化建设受阻。对此,东盟2012年底启动RCEP,适时地提升了东盟在地区内的“中心地位”。目前,东盟与6个自贸伙伴国已经签署了5个自由贸易协议,RCEP是在“东盟++”的架构上建立,将比TPP更具整合优势。由于东盟与6个贸易伙伴国的协议各不相同,RCEP可减少东盟与其它经济体间多重贸易规则带来的困扰,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贸易安排,这对于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并主动推动的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国推进RCEP与应对TPP的战略思考

对中国而言,RCEP更符合中国参与区域整合的战略利益,既有助于摆脱严重依赖西方市场这一不足,也符合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TPP对中国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其作为美国布局未来经贸资源版图的重要战略步骤,经历了4年间16轮的谈判,尽管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议题上仍有分歧,但并不妨碍其在今年下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前先期达成12个TPP成员国约29章的法律协议的目标。因此,中国在积极推进RCEP整合进程的同时,对于TPP不可不谨慎观望,切实应对。

(一)观望中持开放合作态度,深入研究TPP谈判发展

对于TPP,中国应欢迎其开放性立场,也要反对其排他性的歧视态度。当前,中国要深入研究TPP:一是要研究谈判的进展情况,观察其它成员的立场与态度及其准备或加入谈判的过程,TPP纳入新成员的范围和目的,摸清TPP的战略布局;二是要研究TPP的规则,尤其是有关农业、劳工、环保标准、政府采购、对国有企业贸易行为的规定门槛设定较高。中国研究透规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为可能的谈判尽力排除包围、干扰并创造一些条件。

(二)加速推动RCEP及中国自贸区建设,制定清晰具体的自贸区战略和规划

应对TPP,中国需要积极推进RCEP整合及中国与亚太各国的自贸区建设。一方面,以“中日韩FTA”作为推进RCEP的关键突破口,依“从易到难”的原则,先主动推动中韩FTA的谈判。主要原因是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自贸区建成,经估算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将增加277亿美元,超过日本,这将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外,日韩在电子、家电、汽车等产业具高度重合性,面对中国市场,日韩出现竞争态势。日方会因担心失去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而积极参与三边FTA谈判。因此,中韩先启动FTA谈判,与启动中日韩三边FTA谈判并不对立,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如果在两年时间内中韩FTA和中日韩FTA可以在谈判进程上先行完成,那就对RCEP的建成有推动和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应利用好APEC这一大舞台,寻求与其中的TPP成员国签订双边或者多边贸易投资协定。中国通过单独地与TPP成员签署独立的协定,可以制定更为清晰和具体的自贸区战略和规划,特别是要在关税减让、零关税上取得重大、根本性突破,这将起到有效抵消TPP孤立中国的积极作用。

(三)多元化拓展外贸市场,利用RCEP平台的搭建寻找TPP之外的新增长点

在TPP的压力下,中国寻找欧美日韩之外的贸易伙伴非常重要。一是利用推进RCEP平台建设,增加对东盟各国的出口,应特别关注印度,中印两大市场的对接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如铁路、产业园区等建设方面,中国可向印度出口更多重型机械,承接印度基建项目,并挖掘更多的制造业准入机会。二是在关税减让方面把中国与东盟10+1自贸区做实,尤其要关注印度尼西亚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东盟国家的出口市场。三是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重点开拓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四)有针对性的调整国内政策,加速迈开改革步伐

RCEP整合难点与TPP施压之处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瓶颈。RCEP框架下目前参与谈判的16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发达和欠发达经济体具有不同利益,使得RCEP更深程度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区域合作面临障碍。尤其,在服务贸易开放、竞争政策及环境和劳工标准等问题上,应该说,这些规则、制度与中国确定的改革取向是一致的。虽然,从中长期来看,TPP仍非中国区域政策的优先考虑对象,但其提出的“限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确保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等方面,仍是中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RCEP与TPP框架下高品质的规则、制度应该成为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推动力,中国应该利用好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契机,以外促内,有针对性地调整国内政策,才能在未来高级别的自贸区谈判中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汤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