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自江濑 大音遍京华
2013-12-29伍维曦
金秋之际,弦歌如诉。2012年11月1日晚,上海音乐院交响乐团和艺术家们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来到国家大剧,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奉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音之韵——大型协奏曲·交响乐乐会”。
“春华秋实”活动是个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供展示教育及艺术创新成果,并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益演出的平台。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京献演,为首都观众奉献了数十场各种形式的高水准演。上海音乐学院在2009年秋参加了第一批“春华秋实”的演出,此次再度来京,在学院党委书记桑秀藩和副院、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教授的率领下,由指挥系主任张勇教授执棒的交响乐团和秦立巍、王珏、于冠群、张倩、张金茹等艺术家共计一百余人的庞大演出阵容亮相国大剧院音乐厅,既代表着全体上音人对音乐艺术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国际一流音乐学院的素质与风采。
音乐会在歌剧《卡门》序曲狂野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青年唢呐演奏家、硕士研究生张倩渊在根据传统民间曲改编的唢呐协奏曲《一枝花》中技艺精湛、声情并茂演绎,赢得了在场听众的满堂彩,使音乐会达到了第一高潮。近年来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冠群以两首意大利歌剧经典咏叹调——威尔第《游吟诗》中《一个宁静的夜晚》和普契尼《波西米亚人》中的当初为爱而来》展示了作为优秀歌剧演员的过人禀赋,融完美的声乐技巧和出色的戏剧表现为一体,一时间将音会现场变成了歌剧舞台,使人久久回味,击节不已。
音乐会上半场的最后一个曲目亦是全场演出最大的点:这就是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杨立青教授的作——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作曲家本人在谈作品的创作过程时说:“我只在新疆逗留了短短的四、五天,留下的仅是些时断时续、浮光掠影的点滴印象,但,所到之处,东道主的盛情款待、诱人的鲜果美酒、披历史尘埃的原住民居留地和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民间音家的木卡姆音乐表演,却久久地盘亘在我的记忆里,难忘怀。透过那歌声和乐声,我仿佛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情奔涌、豪放不羁的性格,他们对自己这个民族的往昔史的凝注与吟唱,他们对未来的遐思和梦想……”而这色彩斑斓绚丽、意象奇特动人的大提琴协奏曲,确实体了作曲家炉火纯青的技巧和博大雄浑的气魄。通过对维尔族民间音乐素材特性的敏锐捕捉和对西方交响音乐创语汇的独到运用,并将其融合在独具个性的结构框架之,作曲家所呈现的绝不仅仅是“我臆想中的木卡姆音乐一个速写般的摹写而已”,而是深具中国西域风味和激的不朽音诗。令人赞叹不已的技术语言——细腻多变的体、纤微毕妙的配器和严谨大气的结构掌控力,都不动色地融汇到对于山川、历史、人文与音声的深刻感悟之,行云流水、汪洋恣意,宛若随口吟咏而出,竟无半点凿匠痕。在享有国际盛誉的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和指挥张国勇教授的深情演绎下,我们不仅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作曲家“希望能够借此向这个伟大的兄弟民族和他们那于传奇色彩的音乐致以发自深心的崇高敬意”,而且更理由相信:在中国当代学院派音乐的现实题材的交响音文献中,又增添了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而这位在中国代音乐创作进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亦进一新境界。
音乐会下半场,首先由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青钢琴家王珏演绎了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的末乐章。这部协奏曲集庞大的规模、丰富的素材、宏伟的气势、细腻的描绘与高超的技巧于一体,具有后期漫主义音乐所特有的复杂表情与作曲家高度个性化的悠气韵与史诗气概,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一。第三乐章具有令人生畏的演奏技巧和极其复杂微妙音乐表现力,选择这一曲目本身亦代表了演奏者的过人力,王珏的演绎为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年十六岁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生张金茹对拉威尔《茨》的演绎则使人惊叹不已。近于枯瘦怪诞的小提琴独、富于吉普赛特征的特殊音程以及独出心裁、不落俗套结构布局和配器手法,都赋予这部作品嶙峋精致的独特质和迷人的异域效果。而张金茹扎实过人的演奏技巧和准稳定的现场发挥,都使作品的意境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现,也使在场听众感受到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艺术的深厚淀,可谓栋梁之才,层出不穷。
上次“春花秋实”的上音“大音之韵”音乐会上,张国勇教授和“上音”乐团最终以一曲惊天地、泣鬼神肖斯塔柯维奇《第五交响曲》技惊四座,而作为场音乐会压轴曲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响诗《罗马松树》。雷斯皮基是19世纪晚期至0世纪之初的意大利作曲家中为数不多的有代表性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其代表作著名的"罗马三曲"(《罗马喷泉》、《罗马松树》和《罗马节》),均完成于1914-1928年之间的罗马。作家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风气质以及一个意大利人对民族古老传统的深情回。松树,也许是罗马乃至亚平宁半岛上最富于地特性的植物,并且凝结了从古罗马时代以来的无风雨历程。松树,不仅仅是自然的物种,更是最引起作曲家怀古忧思的生情之景。这部对交响乐构成极大考验和挑战的作品可谓全面验证上海音学院交响乐团综合实力的试金石。在张国勇教授出色指挥下,以青年小提琴家吴淑婷为首席的“上音”乐团将乐曲的四个乐章(《波尔格斯别墅的松树》、《地墓穴附近的松树》、《吉亚尼科洛山岗上的松树》和阿皮耶军用大道旁的松树》)所表现的彼此关联又各个同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气象无限,使听者如同身临境,心动神弛。尽管是第一次演绎这部作品,上海音乐院的师生们却以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对作品的独到理解,向所有听众展示了由松树所引发的对古老意大利辉煌往昔悠远记忆,成功地揭示了潜藏在自然风物背后的崇高而邃的人文精神,其演绎的动人精彩之处,绝不下于聆听际一流乐团演出时的感受。这部兼具后期浪漫主义和印主义风格特征的管弦乐精品也就此进入了上音乐团的保曲目之中,同时也昭示着上海音乐学院的交响音乐演奏平登上了新的高度。
继上海音乐学院2009国家大剧院之行的圆满成功之,2012年的上海音乐学院“大音之韵”音乐会再次为这美丽的建筑烙上了辉煌的印记。本场音乐会聚集了中国今具有国际声誉的一批优秀音乐艺术家,显示出上海音学院在创作与表演方面的骄人实力,其曲目范围之广、难度之大、质量之高,在当下的国内演出中亦不多见。上音乐学院不仅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物,也为热爱音乐的首都听众再次留下了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