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孔雀》音画的演奏看三十六簧方笙的功能特征

2013-12-29王磊

人民音乐 2013年3期

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簧管和声乐器,它作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展示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各个时期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仅笙演奏家辈出,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日臻完美,笙的制作工艺也日趋完善、精细,出现了多种形制的改良笙。80年代以后笙艺术发展更加迅速,加键笙在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如中国音乐学院使用的三十六簧圆笙,上海音乐学院使用的三十七簧抱笙等等?熏笔者在中央音乐学院从本科到硕士就学多年,使用的是三十六簧方笙。三十六簧方笙是由孙汝桂、王慧中、杨大明等笙制作师在传统方笙的基础上改制成功的。“1986年,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笙规范化研讨会,经笙演奏家、制作家们多次研究,推荐它为改革笙的规范笙.。”①其特点是:音域宽广、表现力强、音位排列科学、半音齐全、转调便捷,在独奏、小型民族乐队的伴奏、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交响音画《孔雀》是作曲家关迺忠先生为三十六簧方笙创作的一部协奏曲。整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1.孔雀姑娘——一幅傣乡的风情画。2.孔雀姑娘的舞蹈——孔雀开屏的美丽景象和傣族姑娘的美丽舞姿。3.牢笼中的孔雀——描述了被掠入宫廷的孔雀的悲痛无助和反抗。4.孔雀姑娘的婚礼——热闹欢快的民俗性场景,这部作品描绘了云南边境傣乡美丽的四幅画面。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根据三十六簧方笙发音灵敏、音色优美等多方面的特点,应用民族与西洋作曲技法巧妙、合理地把键笙的手、嘴部技巧用在了乐曲意境的表现上,使三十六簧方笙多方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完美地展现了这部作品优美的意境,也使其成为笙曲中最富光彩的协奏曲之一。

一、音色特征

“音色”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对笙而言,优美的音色应该是通过均匀、透彻的气息,让乐器充分地振动起来而产生的,它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笙演奏家在演奏乐曲时应有一股相当稳定的气息在支撑,不论高音还是低音、强音还是弱音,都能将音乐传送给每一位听众,让音色圆润饱满。

音色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演奏同一件乐器,不同的演奏者会根据自己的演奏水平,气息控制的能力、想象力,艺术审美去追求自己理想的音色。另外,每种乐器都会有自身固有的音色特征,三十六簧方笙是通过“簧管共振动”的原理发音的,因此具有铜质簧片、铜质扩音管和竹管的多重混合音色。它整体音色甜美、圆润,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在和其他乐器合奏时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类似于西方的圆号。作曲家常把三十六簧方笙作为乐队的“粘合剂”,用它来作旋律伴奏的和声织体,随着旋律声部进行给乐队一个和声的铺垫,音准的参照。

三十六簧方笙演奏优美动听的单音旋律时音量比传统笙大,音色圆润、饱满,独具特色。作曲家考虑到三十六簧方笙的共鸣筒来源于芦笙,它的音色具有芦笙的味道,用它来作乐曲的主奏乐器再合适不过,因此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三十六簧方笙的音色特征,让听众感受到这件簧管乐器的独特魅力。

第一乐章“孔雀姑娘”是一幅傣乡风情画,远远青山,潺潺溪水,渺渺炊烟,阵阵稻香,傣乡姑娘在溪旁,她们就是“孔雀姑娘”。整个乐章的音乐主题音调也是随着这种感觉发展,乐章总体采用柔美、甜润的音色。一开始笙模仿芦笙的声音,悠悠扬扬自远处的山林中传来,舒缓、悠扬的节奏,平稳、细腻的气息,清新、柔和的音色,用娓娓动听的曲调把听众带入这幅水乳交融的抒情画卷,令人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随着画面的推进,笙由单音演奏变成了和音演奏,气息加大,音量略微加强,音色也更加圆润、饱满,同时应用连音、吐音结合的演奏技巧,把音乐推上了一个台阶。在此之后,一句飘渺、透明的高音旋律出现把音乐主题又带回了宁静、深远的山林。

第二乐章“孔雀姑娘的舞蹈”把孔雀开屏的美丽景象和傣族姑娘的优美舞姿都通过音乐展示出来,姑娘们时而结伴戏水,时而又如轻风在天空翱翔。乐章总体采用富有颗粒感、晶莹透亮的音色。乐章开头用“呼舌”演奏高音音块,配合6/8拍这种舞曲节奏,气息的应用较为短促带音头然后自然消失,表现出竹林深处,孔雀姑娘随风舞动,舒展全身的羽毛闪闪发光的美丽情景。乐队在笙的旋律过后也演奏同样的旋律,形成回音相互呼应,让观众在五光十色、若明若暗的音响效果中,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紧接着音乐转为了曲线型的连音旋律,单音与和音相结合,气息连贯、饱满,音色变得更加明亮,给人豁然开朗的感受。乐队间奏过后,音乐形象转为典型的舞曲性质,全部采用断音演奏。音符活泼、跳跃,音色极具颗粒感,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随着一场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舞蹈场面过后,孔雀姑娘又开始展翅飞翔,最后逐渐消失在竹林之中,气息逐渐减弱,保持着圆润透亮的音色结束。

第三乐章“牢笼中的孔雀”描述了被掠入宫廷的孔雀的悲痛无助和反抗。孔雀被囚禁在不见天日的地牢中受到威慑,她被黑暗势力包围,失去了最宝贵的光明与自由。此时的孔雀渴望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她拼力与黑暗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乐章作曲家巧妙地采用了“极慢板”和巴赫的《e小调赋格》的伴奏。“极慢板”的一段音色暗淡、忧郁。笙的旋律音乐从弱而起,开始速度缓慢,节奏疏密交替,演奏技法上应用连奏、断奏,气息连绵不断,保持着一种紧张、压抑、膨胀、随时要爆发的感觉。乐队的音响色彩也在不断地加浓加重,粘密、浓郁的音色线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一种柔中带刚、不畏压迫的气势。这段音乐调性游移,临时变化音反复出现,节奏也较为自由。当主旋律过后激烈的斗争终于爆发了,乐曲进入了《e小调赋格》,此时乐曲节奏突然加快,笙的旋律变成和音演奏,在坚实、饱满的气息中加入“吐音”、“花舌”、“打音”等演奏技巧,演奏起富有民族音乐风格的旋律。此时笙的旋律在乐队“巴赫-赋格”的伴奏中,音色更加结实、有力,浑厚而丰满。乐章最后,战斗结束了,笙的音色变得暗淡、缥缈,象征着孔雀在与黑暗势力的激烈斗争中熬尽心血耗尽精力,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现实的牢笼中。

第四乐章“孔雀姑娘的婚礼”描写热闹、欢快的民间风俗性场景,离开牢笼的孔雀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乐章总体采用浑厚质朴、甜美柔和的音色。音乐一开始在欢快、稳定的节奏衬托下,演奏十六小节的主题旋律并不断加花变奏,应用“下四度”和音,坚实饱满的气息,吹奏出结实有力的音色,充满生机的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韵味无穷。在乐队强烈的音响过后,笙的华彩段把音乐过渡到平和、温馨的抒情慢板,此时气息减弱,音量减小,音色也随之柔和下来,但依然保持着圆润、甜美的感觉。随着乐队的由慢渐快,声部的陆续加入,音响效果逐渐丰满,笙也在渐快渐强,单音演奏变为多音演奏,主奏与乐队默契配合形成了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音色极具穿透力,质朴中带着几分华丽。最后把整首协奏曲推向高潮结束,让孔雀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二、即兴演奏

谈到三十六簧方笙的即兴演奏还得从传统笙开始说。即兴演奏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笙演奏的表现手法之一。从乐器发展史来看,在吹管乐担任旋律乐器时期,笙曾经以演奏旋律主干为主,对于节外生枝的即兴加花都是由管子、笛子等乐器来完成。后来随着弹拨乐器的逐步完善发展,吹管乐器渐渐退出了主奏旋律的位置,笙的演奏地位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曾经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里只作为伴奏乐器在丝竹乐、鼓吹乐、戏曲音乐中广泛应用。传统笙演奏者常常随主奏乐器演奏的旋律变化即兴演奏。特别是在民间音乐里给唢呐、管子、笛子的伴奏中,演奏者与旋律乐器配合默契,主次相衬,他们根据旋律变化即兴演奏和音及节奏型变化,在主奏和伴奏两者的演奏中无不注重内在的“和谐”,那种时隐时现、对称互补、出入有致的秩序真令人叹服。

建国以后笙以独奏形式登上了音乐舞台,即兴演奏也随着独奏的艺术形式在演奏家的精彩演奏中大放光彩。笙的独奏曲大多只记载旋律音,在旋律音的上方作“和音”标记,可是“和音”的组合方式多样,音色也有所差别,到底哪一种更适合音乐内容的需要呢?每位演奏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和音”组合方式演奏。在技术、技巧方面也是如此,同样的一段音乐、同一个音符,应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会产生不同的韵味,而同一种技巧在不同的演奏者手里也会有不同的风姿。不同的手部技巧、嘴部技巧、气息力度变化都会造成音色上的差异。笙的独奏作品还很少有准确的速度标记,如果乐谱标记“慢板”,这是每分钟演奏多少拍呢?演奏者往往根据个人的理解来控制,不同的演奏者采用的速度变化往往有一定差异。

即兴演奏不仅是笙演奏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三十六簧方笙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法。三十六簧方笙看似简单的独奏作品,却让人难以想象听到的实际演奏效果是那样的丰富迷人,不论是柔美的旋律,还是跳跃的节奏,似乎都能在技术娴熟的演奏家手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乐曲中的即兴演奏更能体现出三十六簧方笙的特点。三十六簧方笙的音色、音域、音位排列等功能及和音组合,纵向、横向表现手法,快速技巧、吐音、打音等几种演奏方法最适合即兴演奏。通过即兴演奏发挥了演奏员临场创新的能力,把作曲家的作品赋予实践.。即兴演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演奏员的音乐和文化修养。即兴演奏要了解和弦、调式、调性、音阶以及不同风格乐曲的音乐特点。其次,它不是随意的完全自由的演奏,而是根据乐器的特长,经过了巧妙的安排、设计的。

在《孔雀》音画这部大型协奏作品中作曲家把华彩部分留给演奏者即兴创作、演奏,给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在三十六簧方笙作品中是少有的。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作曲家这种创作技法,既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又结合了西方协奏曲的创作形式,为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艺术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领域。关先生说:“一首好乐曲的诞生除了作曲家的努力之外,也有赖于演奏家的发挥,对于一首带有独奏部分的乐曲更是如此。”②

乐曲在第四乐章(末乐章)的中部,乐队间奏强烈的音响之后引入三十簧方笙的即兴华彩段(三个乐句)。华彩段之前描写的是一个民间风俗性的热闹场景,表达了离开牢笼的孔雀姑娘激动、快乐的心情,调式游移在C宫、C羽以及它们的下属调之间。华彩段之后是慢速柔和、温暖、充满生气的一段旋律,表达了孔雀姑娘激动的情绪过后,倾心享受自由的情景,调式停留在C宫。华彩段在这里除了要即兴发挥出演奏技巧和乐器性能,还要承上启下,让音乐的情绪有一个自然的过渡。

华彩第一乐句从低音g(C宫、羽的属音)开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上行即兴琶音,停留在高音a2的和音上。连音演奏过渡到“细花舌”演奏,再从高音a2开始下行横进保持“下四度”和音,回到低音g,这过程应用了“单吐”“双吐”相结合的嘴部技巧。用三十六簧方笙各个音区的不同音色、技巧的变化,单音、和音的交替进行,对乐章主题进行富有想象的伸展和发挥。第二乐句:以双声部的形式出现,下声部保持高音g2,上声部在高音区自由演奏,并围绕g2音构成不和谐的音块,应用“花舌”、“碎吐”、“颤指”等技巧,即兴模仿孔雀开屏时拍打翅膀、放声歌唱,在一片翠绿涌动的竹林中展现美丽身姿的情景。第三乐句:用几组不同性质、不同色彩的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转位,先分解演奏再到和弦连接,最后整段华彩结束在C大三和弦。用“呼舌”的嘴部技巧,演奏出类似琵琶“轮指”一样的音响效果,让和弦音色更加柔和、细腻。把华彩的情绪舒缓下来,显得简约干净,为下面的三十六簧方笙与乐队的抒情慢板段落做好铺垫。

通过华彩段即兴演奏既发挥了乐器功能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乐器本身不擅长做到的音高变化,如旋律加花等表现方式。三十六簧方笙的即兴演奏体现了传统音乐的精髓和魅力,对于现代“文本传承”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可以从实践的角度来提高对传统音乐里即兴演奏的理解,把这份即兴演奏留在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发展中。

小 结

以上通过举例分析论证,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十六簧方笙的功能特征:1.三十六簧方笙音色甜美、圆润,在民族乐队中起到了调和音色与丰富音响的作用;2.即兴演奏是三十六簧方笙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即兴演奏可以充分发挥三十六簧方笙特有的结构功能。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音乐的发展,三十六簧方笙常常被用来演奏极具民族风格的传统音乐作品,同时也被频繁使用于新型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中,如:笙与二胡、贝司的《西风破》,笙与笛子、管子的《呔-破》,笙与琵琶、手风琴的《洞窟三像》等。可见,三十六簧方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人们的音乐标准和审美观念还在不断地更新,三十六簧方笙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做工不够精细、按键声较大、爆发力不强,丢失了一些演奏技巧尤其是演奏传统乐曲的手部技巧。如何使三十簧方笙的演奏,既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能完美的呈现传统风格,这需要对乐器性能、演奏水平、音乐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会留有不断发展和完备的空间。

①唐富《古今论笙》,《中国笙艺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②根据笔者于2007年5月在北京与关迺忠先生的对话整理。

王磊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