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获奖引发作家手稿收藏热

2013-12-29霍晓蕙胡敬爱

今日文摘 2013年1期

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的金科玉律。作家手稿是一种稀缺资源,大多是孤本。即便是用圆珠笔写的,并用了复写纸,世上所存也绝不会超过三本,仍然弥足珍贵。作家的手稿极富个性,既有不同时代的不同纸张,还有不同时代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都有变化。有的作家用蝇头小楷体现了严谨的个性,有的作家写得龙飞凤舞,体现了豪放不羁、一挥而就的狂野。

作家的手稿,就其文化价值而言,尤其是那些被红笔涂抹得难以辨认的手稿,更折射出了此作写作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更是收藏中难得的极品。

作家的手稿几乎不可能作伪,一望便知真假,作伪的成本和作伪的难度,都大得难以想象。而且在真伪的鉴定上也非常简单,与真迹稍一对比,便可水落石出。于是,手稿收买的风险就会小得多。

刘半农、张元济、胡适、郁达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手稿在拍卖场频频以高价拍出,其中,以活跃于“五四”时期的民国文人手稿最受青睐,如鲁迅、胡适、梁启超、周作人等,他们的诗稿尺牍,乃至只字数语的便条,如今都已成了许多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捧的佳品,其拍卖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作家手稿会越来越珍贵。

(赵伟荐自《齐鲁晚报》)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