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访苏途中躲过多次暗杀

2013-12-29

今日文摘 2013年11期

共和国警卫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肩负保卫领导人的重要使命,除了要有精明的头脑和过硬的本领,还要随时做好准备付出自己的生命。《共和国警卫纪实》一书撷取了共和国保卫战线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开国大典时的内卫工作、黑水剿匪、押解万名犯人大转移、保卫APEC会议等,真实记录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警卫工作。以下内容摘自该书。

千里护卫毛泽东访苏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诞辰,毛主席决定率代表团前往祝寿,并就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

保卫毛主席出访安全,成了当时重中之重的重大问题。周恩来打电话,找来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杨奇清。

按计划毛主席一行出访所经过的地区,大多为新解放区,土改镇反工作尚未进行,铁路虽然全部接收过来了,但内部人员有待清理,我党对专列保卫尚缺乏经验,铁路保卫工作也尚在建设中。而且,沿途有众多的国民党武装特务出没活动,加上可能出现的里应外合,危险性绝不可低估。

周恩来对他俩说:“主席马上就要动身了,公安部队要全力以赴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

在这之前,为了毛主席出访的安全,公安部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公安部队对沿途匪患进行了清剿,特别是东三省境内,清剿工作已经搞了几个回合。

罗瑞卿说:“专列我们已经全面进行了检修,并派部队工兵用雷达探测有无易燃易爆物品。然后实行封闭,派部队24小时警卫,凡上车人员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

1949年12月6日,北京被一场大雪装扮得银装素裹。毛主席身穿一身银灰色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在站台上神采奕奕地和送行的人员话别。上午8时,毛主席坐着新中国第一列代号为9002的专列驶出西直门火车站。为确保毛主席的安全,公安部队司令员罗瑞卿亲自随车警卫毛主席。

专列风驰电掣般地行进着,公安部队沿铁路早已经开始警卫执勤,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密切巡视着四面八方,专列上的服务员则都是从中央警卫部队一一挑选的。专列一共三节,前面是前驱车和警卫人员,后面是备用车。司机是一位经过战争考验、经验丰富的老英雄,车开得又快又稳。肩负着保卫毛主席出访安全重任的罗瑞卿、杨奇清和同往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铁道部公安局长冯纪等人,每到一站都要下车检查一次,及时与前方交流情况。为了保证毛主席的正常工作,罗瑞卿下令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

毛主席的旅途生活并不单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亚于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下午5时,专列缓缓地停靠在山海关附近车站站台上。毛主席走出车厢休息。雪已经停了,罗瑞卿和滕代远等人陪同毛主席走下火车。

滕代远紧随着毛主席左右护卫。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毛主席中途休息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次停车时间都很短。毛主席见他不停地看表,收回思绪对他说:“是不是时间到了?”

滕代远回答道:“我们已经下车20分钟了,是不是该走了?”

“你是保护大臣,这一次一切都听你的。”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扔掉烟蒂风趣地回答,说完,便径直来到车上。主席上车坐好后,罗瑞卿就下达了专列继续行驶的指令。

12月6日,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到达满洲里进行部署。满洲里车站是毛主席在国内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毛主席要停留一下。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等党政领导也陆续到达,视察准备接送主席的情况。

12月9日上午9时,专列停靠在满洲里车站站台南侧线路上。站台上迎接毛主席的有先期到达安排迎送事项的中央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铁路部门有关负责人等。欢迎的人群中还有来自苏联的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和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也夫、七塔州苏维埃主席乌洛夫以及外贝加尔军区负责人等。在主席下车的地方,公安部队战士荷枪实弹警卫着主席,警卫的密度几乎达到了两步一岗,任何人没有特别通行证都无法通过公安军组成的铁墙。

一会儿工夫,上车会见的几位中苏负责同志陪同毛主席走下车,来到站台上。毛主席精神饱满,面色红润,头戴高顶皮帽,身穿大衣,笑容满面地向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在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满洲里车站站长徐良晨引导下,毛主席一行进入车站贵宾室。

贵宾室是一座平房,离主席停车的地方并不远。室内摆放着一张精致的条桌,桌子上铺着绿色呢料台布,条桌两侧摆放着十几把皮椅,桌子上放有烟茶水果。毛主席坐下后,听取了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余光生关于换坐列车出境的安排汇报。

大约一刻钟,罗瑞卿进来,告诉毛主席发车的时间到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用列车,是派来专程迎接毛主席的。列车服务员都是苏联人,唯有餐车配有中国厨师,为的是给毛主席一行做中餐。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等陪同毛主席登车,并为毛主席安排好座位。然后,拉夫伦捷夫、乌洛夫等又下车对送行的人们说:“请中国同志放心,我们保证一路照顾好毛主席。”

毛主席的车到达苏联境内,刘居英得知后,对着主席列车的方向鞠躬说:“谢天谢地,阿弥陀佛,总算没有出事。”

历史尘封解密:

“第二个皇姑屯事件”计划泡汤

为了保证绝对不出问题,沿途公安部队都是几个人守一个扳道叉,主席的车没过前,扳道叉都锁着,主席的车过去后才把扳道叉启开。除了加强专列的警卫外,他们曾在一个很小的车站内将五辆车来回调整了十几次后,甚至自己也弄不清楚主席在哪辆车上了。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敌人知道主席的车辆位置而搞破坏。在一个小车站将车辆调来调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49年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乘坐的专列来到莫斯科的北车站。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主席,他们知道毛主席在路上感冒了,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在车站隆重的欢迎仪式。

斯大林当天晚上会见了毛主席,关心地问:“路上还安全吧?”

毛主席说:“我的老朋友蒋介石很关心我的此次之行,他肯定要给我点小动作,不过我们已经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12月21日,毛主席参加了斯大林七十诞辰祝寿大会。他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及5亿人民,向斯大林致了贺词,他的贺词引起了全场如雷的掌声。在毛主席发表贺词之后,斯大林马上和他握手,把大会团结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为斯大林祝寿的活动非常成功,尔后便开始进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工作。毛主席考虑此项工作以政府总理名义较为合适,便指示国内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政府代表团赶来苏联,参加中苏会谈并签订条约。

50年过去了,历史尘封的东西大多已经解密,关于毛主席访问苏联前后,敌人破坏和暗杀的许多档案已经公开了。从解密的档案中,可以看出敌特制订了详细的暗杀计划,台湾选派最有经验的行动特务,要在列车运行中将毛主席暗杀。毛人凤命令:“通知情报总署,按计划执行。赴大陆人员准时到达目的地。东北地下技术纵队采取A、B、C三套方案:第一,从两翼围追堵截毛泽东的专列,控制制高点,采取突然袭击;第二,大规模破坏东三省铁路重要部位;第三,炸毁长春14号铁路涵洞,在哈尔滨双城铁路集中埋设炸药,将车炸毁。”交待完后,毛人凤对美国顾问布莱德说:“炸了毛泽东的专列,就是第二个皇姑屯事件。”布莱德兴奋地说:“岂止是第二个皇姑屯事件,它的意义不亚于一场战争。日本人为你们做出了样子,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毛人凤做出部署后立即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咬了咬牙说:毛泽东访苏,是针对我们的,如果他们签订了友好条约,我们的条约往哪里摆,难道一点儿约束力也没有了吗?不管苏联的态度如何,你们要先发制人,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次毛泽东访问,绝不能让毛泽东活着访问苏联成为事实。国民党特务为了暗害毛主席,曾经在大兴安岭隧道放过炸药。

毛主席专列经过的那天,巡逻队发现了铁路上的一块巨石,就在清除搬运时,山上打来冷枪,有一个战士被打伤。部队立即组织人员对敌特进行围堵,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击毙了三名敌特。在铁轨上,公安部队还发现了美国制造的微型地雷。经过公安干警的努力,敌人的阴谋破产,毛主席的专列安全通过大兴安岭隧道。蒋介石得知后非常气愤,打电话找来毛人凤,责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将毛主席的车炸毁。

在大兴安岭隧道炸毛主席专列的计划落空后,国民党又密令潜伏在长春的特务于子洋执行暗杀计划。于子洋是国民党中统局的特务,长春解放后潜伏下来,为了掩护,他在长春市胜利大街租用了一栋两层小楼,纠集金晓科等十几人,组成了一个潜伏组。于子洋与混入铁路内部的特务刘金鹏密谋,在四平路投放炸药、在道岔处放置大石块的方法企图颠覆列车,加害毛主席。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刘金鹏还在铁路内部发展了苗延年、南云海等多人,以便计划实施时协同行动。这一重大的情况被公安局获知,市委书记刘业雄要求严密监视,定时破案,吉林公安局调兵遣将,在毛主席回程临近时刻,将这批特务一网打尽。

在毛主席回来之前,公安部队一举将毛人凤在北京潜伏的电台抓获。至此,敌人企图破坏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暗杀阴谋彻底破产。

(吴峰荐自《天下传奇》)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