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推崇自行车

2013-12-29王悦悦

今日文摘 2013年19期

自行车占交通流量四成

初到阿姆斯特丹,你的第一印象可能不是古典建筑和运河网,而是如游鱼般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的单车族。这里每天有50万人骑车出行,自行车占交通流量的40%。通常小孩两三岁时就开始学骑自行车,到六七岁时就已经独自骑车出行了。

作为自行车之都,阿姆斯特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城里的生活、学习、购物区之间相距不远,市郊城市化过程不明显。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空间有限,为了减少机动车排放,缓解市区交通压力,阿姆斯特丹很早就决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且大力开展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在城市规划中,道路设施不能截断主要自行车道,城市建设不能给自行车交通造成不便。

阿姆斯特丹城里几乎每条街道,都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按照交通规则对路权的规定,电车优先等级最高,其次是行人和自行车,最后才是汽车。阿姆斯特丹的骑车族绝对是道路的主人,他们不仅有专用车道,还会受到机动车的礼让。阿姆斯特丹人骑车出门,个个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他们轻捷地穿过街市,有时还可以把汽车甩在身后。

除非有特殊情况,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要求官员骑自行车上下班。公务员外出办事,70%是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例如,企业和机关员工购买新自行车,每三年可报销一次,骑车人在交纳税收时也有一定减免。此外,政府还为市民提供免费公用自行车,骑车人到了目的地以后,可以将车靠在路边的栏杆上,然后潇洒地离去。

出租车上可挂单车

哥本哈根人市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是:37%骑自行车,28%乘公交车和火车,31%自己开车,4%步行。

同时,哥本哈根也为骑车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配套设施。该城在1995年推出了“城市自行车计划”,在全市125个公共自行车站里为市民提供了上千辆免费自行车。你只要在投币机里投入20丹麦克朗(约合24元人民币)的押金,就可以取出一辆单车,使用完毕,可以归还到任何一处公共自行车站点,再取回押金。这使得自行车成为触手可及的交通工具,而随处可见的免费修车站,确保了这些自行车每天都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哥本哈根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自行车交通网络,贯穿全城的自行车专用道总长310公里,路面高出机动车道,有效地将两种车道分开。在拐弯的地方,机动车道上铺设卵石,以强烈的反差提醒司机在拐弯时注意骑车者。在有台阶的地方,旁边都会有专供自行车上下坡、上面铺有减速金属条的斜坡。市内设有很多自行车免费停车场,主要商场和公共场所的停车场里,自行车区都比机动车停车区大。就连哥本哈根的火车上都设有自行车固定架,市内所有出租车也都有特殊的挂钩,能同时挂两辆自行车。

哥本哈根的交通法规中,也处处体现出自行车的优先权。例如:自行车在丹麦有自己专用的信号灯,在交通高峰期,交通灯受到特殊控制,优先放行非机动车,使得骑车者可以一路绿灯,快速通行。再比如,很多繁华街区只准许自行车和行人通行,其他车辆一律禁行。

改变观念不能靠强制

其实,哥本哈根以前也不是自行车的乐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哥本哈根的交通状况非常混乱,汽车之间抢道强行,交通堵塞是家常便饭,自行车和行人更是步步惊心。

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发生后,丹麦开始注意限制汽车使用,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并为骑车者修建更好的基础设施。当时,丹麦著名城市规划师扬·盖尔,应邀为哥本哈根设计了一套自行车交通系统,并提出了“城市空间的规划必须以人为本”的原则。直至今日,“人优先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优先于机动车”始终是哥本哈根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盖尔认为,建设一个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不能依赖政府的强制手段,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例如,建造安全便捷的自行车道;减少机动车停车位,或者将机动车停车场搬到离闹市区较远的地方……总之,是要通过城市规划,让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最便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