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李克强护航的枭龙战机

2013-12-29朱江明

今日文摘 2013年19期

近日,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他乘坐的专机一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就受到空前礼遇——巴基斯塔空军派出6架枭龙战机为李克强专机护航。在李克强飞专机降落后,枭龙战机还编队飞过机场上空,表示巴方的敬意。

巴基斯坦空军所使用的枭龙战机(巴方命名为JF-17雷电战机)系中国研发,并且授权巴基斯坦工厂组装,具有完全的中国知识产权。除了接待规格高之外,巴基斯坦这一举措也是对中巴军事合作的肯定。在中国外交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中国出口的最新空中作战平台,枭龙战机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80年代,为了抗衡印度和自主发展国防工业,巴基斯坦准备更新自己的主力战机。中国自主研发的强-5对地攻击机在巴军中口碑颇佳,加上中国战机价格低廉,巴方将中国列为机体设计制造商。

外界曾经猜测,这款战机将会同时装备中巴空军。当时,这种推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那时,中国空军正在低调发展的歼-10战机前途未卜,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多次传出可能搁浅的消息。

如果歼-10战机的研发果真搁浅,那么枭龙战机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毕竟,中国空军有长期使用歼-7战机的经验。作为一款轻型战机,枭龙战机也符合中国长期以来的空军战略——数量优势、轻型可靠。

在今天看来,这种战略未免消极落后。然而,对当时以国土防空为主且工业水平有限的中国而言,这是必然的选择。其后的发展却出乎外界的预料,中国军队并未采购这种价格便宜且轻巧单薄的战机,而是选择了歼-10作为和Su-27系列重型战机搭配的型号。

巴基斯坦则对枭龙战机非常满意,并且获得了在其境内合作生产的权利。外界估计,巴基斯坦将会装备超过270架枭龙战机,并且可能会在未来采购歼-10战机用来替代美国的F-16战机,作为巴方空防的王牌战机。

中巴之所以对枭龙的选择如此不同,是因为双方的战略目标不同。巴基斯坦国土面积较小,枭龙战机相对较短的航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如果采购轻型战机,则必须兴建更多的机场和相关保障设备。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战略上而言,这都是不利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中国海空军必然会选择中型和重型战机作为主要作战装备。

从枭龙这个项目来看,中国军事工业开始了一种颇为有趣的变化——整个工业体系可以按照客户的战略战术需求去定制武器,而自己的军队却未必装备。

除了枭龙战机之外,著名的PLZ-45自行火炮也曾经出口到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当时,中东客户曾希望中方提供军队的现役装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特意在某军事院校放置了两辆PLZ-45自行火炮,而中国军队自始至终也仅仅装备了这么两辆自行火炮作为教学之用。过了10年后,中国军方才开始装备一款新型的05式自动火炮。类似的例子还有巴基斯坦装备的哈立德主战坦克,也是仅装备外军的坦克。

近年来,在国际防务展会中,中国军工企业展示了各种“外贸型号”的武器装备,其中大多数均非中国军方现役装备。这表明,中国的战略战术已经向大国转型,而中国的传统军贸客户则多为第三世界小国,他们无法承担中国现役武器装备的高额成本。因此,中国的军工体系研发了一套专供外贸的武器体系。

在冷战时代,这种情况也曾出现于美苏的军事贸易活动中。美国尤其热衷于研发专供外贸的战机。现在,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彻底没有了专供外贸的武器研发体系。而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更灵活的武器销售策略,确实有助于价值观的输出以及地缘政治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