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3-12-29余雷孙慧张娜娜吕志佳
摘要:本文以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区位熵LQ(Location Quotient)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借助Eviews软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滞后一期时,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为新疆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度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新疆
一、引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的新疆也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增长稳步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新疆的优势资源之一,石油预测储量为208.60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0.3 万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预测总量的30%和34%。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新疆全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的石油石化企业达253家,就业19.6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工业增加值121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7%,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5%。至2009年,新疆全区原油产量2513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产量245亿立方米,全国第一;油气当量4500万吨,全国第一。石油石化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新疆第一大支柱产业。因此,探讨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新疆乃至国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新疆经济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行业集聚度的测量指标主要有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区位熵等,如胡健等就是采用前三个集聚度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区位熵则是对行业集聚度进行测量的最为传统和运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关于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多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如吴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研究了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付青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分析;王立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中国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刘彬等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对江苏化工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惠宁等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陕西的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省的单个产业,且研究的变量仅涉及两个,不适于选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故本文选用区位熵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指标,人均GDP为区域经济增长指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1988—2010年23年间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一)区位熵
区位熵LQ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是指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它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在该公式中,i为第i个产业,j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出指标,指标可以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等为依据。LQ>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超过区域水平,也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相对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如果LQ<1,表明j地区i产业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比较劣势;LQ=1,则说明j地区i产业的集中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选用区位熵指标来衡量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对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本文选用人均GDP来衡量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1988—2010年,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呈上升趋势,见图1。
(三)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现状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本文收集了1997—2009年的全国各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各省区市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区位熵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省区市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聚度区位熵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为全国平均值的4.3倍,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可见,新疆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产业优势和新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否也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三、实证分析
作为集聚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是否与新疆当前较好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发生,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前需判断变量序列是否不含单位根。本文借用Eviews软件,运用迪克和福勒提出的著名的单位根检验法(ADF检验法)先后对两个变量的原始序列和一、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未差分前,变量人均GDP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各个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序列是非平稳的;而变量经过差分后,人均GDP、LQ值时间序列在二阶差分条件下同时达到平稳,表明新疆人均GDP和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中度均属于二阶单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二)协整关系检验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协整关系涉及两个变量,因此本文采用Engle-Granger方法对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度LQ值和人均GDP进行协整检验。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天然气资源LQ和人均GDP之间的方程;二是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残差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对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中度LQ值和人均GDP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ADF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和10%的临界值,可以认为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区位熵LQ和人均GDP两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一结论符合产业经济学中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原理。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指出,当两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时,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可以通过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判断。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1时,LQ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但之后LQ对人均GDP的影响变为不显著的,说明1年前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中度LQ值对新疆人均GDP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在滞后期从1—5的过程中,人均GDP都不是LQ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人均GDP没有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中度产生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和人均GDP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方面的结论:
第一,通过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LQ值和人均GDP两个变量之间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和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第二,通过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LQ值和人均GDP两个变量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当滞后一期时,LQ值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所具有的专业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前一年的产业集聚度对新疆人均GDP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
(二)建议
新疆作为国家能源的战略储备基地,如何把静态的资源比较优势最大化地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是摆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能源工业产业链,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把握新疆工作会议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新疆的能源优势,整合已有资源,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着力完善能源工业的中下游产业布局,着重发展一批大型的能源炼制和加工企业,形成基于能源优势的上下游产业集群,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增加资源附加值。通过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完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整体效应,真正做强传统能源产业,提升竞争实力,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发挥能源产业对新疆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2、以能源为依托,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新疆地处亚欧腹部,是继北美经济圈、欧盟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后的全球第四大经济圈——中西南亚经济圈的重心区,是21世纪重要的能源大通道。要利用好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以能源实力为依托,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以能源带动经济,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速和强化国内外技术引进、转移和扩散,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让新疆充分享受到资源全面开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努力将新疆打造成为中西南亚国际经济中心。
参考文献:
①胡健,焦兵.基于油气资源禀赋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2007(27)
②吴楠. 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③付青叶. 关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
④王立恒. 中国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给予空间经济学视角[J].科协论坛,2010(5)
⑤刘彬,陈圻,王志华等.江苏化工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7(10)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产业集群与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路径的异同研究”(项目编号:7126305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跨越式发展的新疆向西开放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JJD850005)、新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新疆向西开放中的产业开放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XJEDU010112A02)研究成果〕
〔余雷,1984年生,湖北潜江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孙慧(本文通讯作者),1963年生,江苏泗阳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张娜娜,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吕志佳,山东济宁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