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的内容选择与方法设计
2013-12-29郭君
【摘要】高职院校应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学会学习与生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使其树立生涯意识;通过学校指导监督,使其确定生涯目标;企业则聚焦未来,为其指引生涯方向;家庭助力提升,帮助其推进生涯发展;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真正使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职学生 生涯规划教育 方法设计 内容选择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为社会人、职场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指导高职学生职业成功和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①。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根据高职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依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高职生的未来人生追求,以实现高职学生成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均衡发展的现代职业劳动人才为总目标,以大学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开展生涯规划辅导,引导高职学生明确个人的生涯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选择
学业生涯规划。学习是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规划大学学业生涯,培养优良学风,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有效学习以及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理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生活型态规划。生活型态规划就是对于自己今后工作环境、工作伙伴、作息时间、休闲状况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规划,是让有限的人生时间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重要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等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工作,学会生存,最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人际交往规划。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人际交往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恰当地认识自己,促进身心健康,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学会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扩张视野,并以此扩充自己的知识,发展已有的知识体系,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我。
素质拓展规划。素质拓展规划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载体,通过进一步整合深化提高综合学生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身心健康规划。身心健康是每个人生涯中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身心健康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正视困难和挫折,学会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调控情绪,自觉调适心理,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成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恋爱婚姻规划。爱情是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如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怎样准确区分爱情与友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妥善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等等,都是恋爱婚姻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能力规划。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实践能力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
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要构建学生、学校、企业和家庭一体化的网络体系。
学生:自我教育。高职学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要加强自我教育。一是目标引领。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设定大学阶段的总体发展目标,并从思想品德、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技能培训、实习见习等方面细分,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方案。以目标引领行动,认真、用心执行方案,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是宿舍激发。宿舍是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宿舍氛围如何、舍友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培养舍友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感情,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通过舍友之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共同奋斗目标,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三是班级提升。班级是高职学生生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氛围对高职生的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完善班干部竞选机制、民主议事机制、自我管理机制等,营造和谐、民主、文明的班级环境,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同学之间充分沟通、相互激励,锻炼能力,提升自我。
学校:指导监督。学校是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导者,要做好指导监督工作。一是课程助学。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生涯规划指导师共同编写适合职业院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校本教材,开设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生涯规划实训,培养学生生涯规划观念,增强生涯规划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掌握生涯规划各要素的探索方法、决策技巧等。二是教师示范。“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②因此要强化教师的素质,认真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观察处理实际问题,增强教师职业榜样和人生导师的魅力,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三是朋辈辅导。受身心特点的影响,高职学生在遇到困惑或问题时更愿意求助同龄人,因此,朋辈辅导在高职生生涯规划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朋友或同辈的倾听、讨论、劝告、帮助等,及早发现问题,并通过咨询专业教师,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修正人生目标和计划的目的。四是校园熏陶。通过校园规划建设和人文景观,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广泛宣传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增强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以实践熏陶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进行影响。五是活动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素质,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发展能力。
企业:聚焦未来。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规范、熟悉企业文化中聚焦未来,实现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一是制度指引。建立岗前培训制度,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中,学会以制度约束自己,尽早融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成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在职业测评和调整制度、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制度、工作绩效评价制度等基础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方向相协调一致。二是员工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中的专家、骨干、劳动模范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榜样。高职院校通过邀请企业中的专家、骨干、劳动模范作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人格魅力熏陶学生,能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寻找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三是基地体验。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学习与训练,了解企业文化、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亲身体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健康的职业生涯意识,设计科学的生涯规划。
家庭:助力提升。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石。一是环境陶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人之间的关系、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家人的价值观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学会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子女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确定合理的目标,上好生涯规划教育第一课。二是亲情升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形成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因此,家人要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强化亲情关系,加强亲情联系,升华亲情影响,以平等的身份、开放的心态相处,使学生在亲情中懂得孝道、感恩、责任,形成科学的人生态度,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学生、学校、企业和家庭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补的教育合力。学生自我教育,树立生涯意识;学校指导监督,确定生涯目标;企业聚焦未来,指引生涯方向;家庭助力提升,推进生涯发展;真正使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TJK452)
注释
①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页。
②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35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