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2013-12-29焦红浩
【摘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困境是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跨国经营人才、抗风险能力低和国际竞争力较差。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有效路径是加强产业集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加强海外华人联络,积极拓宽国际化经营渠道。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国际化经营 跨国经营
目前,中小型企业往往以其经营专业性强和产权结构明晰以及机制运转灵活的优点,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强的稳定和推进作用,不仅对经济繁荣和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中小型企业发展趋势和成长规律,可以说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由小到大和由弱到强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从自身的经营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找对切入点,努力加快多元化发展步伐,积极创新经营模式,以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与生机活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真正发挥其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促进作用。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走向世界并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型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化经营,能够让企业探寻更多的盈利机会,对于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并享受优惠政策等都大有裨益,可以说,走国际化经营道路是国内中小型企业的战略抉择。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明显优势。首先,中小型企业有一定的产权优势。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其产权约束比较明确,所以在投资决策的时候会比较谨慎,这样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其次,中小企业有相对的技术优势。中小型企业虽然普遍缺乏充足的财力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可是对于事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的热情非常高。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许多技术创新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通常是规模虽小但是个性较强,所以能够在大型企业的技术垄断夹缝中得以立足和生存,并且成本较低,将科技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所需要的时间与经费也相对较少。
此外,在日常的经营中,很多中小型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合作的经验。很多企业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都已经通过各种形式与国际市场充分接触,并在海外建厂和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从事初级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这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知识经济发展为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为知识产业的迅速崛起,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严密结合,使得世界经济更加开放,也使得全球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个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将主要表现为质量的竞争、效率的竞争和信息的竞争,其胜败关键主要取决于其智力资源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不在于该企业的规模大小。
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虽然中小型企业产业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但是其数量众多和分布广泛以及经营灵活与形式多样的特点,使其能在参与竞争、活跃市场和进行技术与组织创新以及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大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小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
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性,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仍然面临着抗风险能力低和国际竞争力较低以及跨国经营人才短缺等一系列不利问题。这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许多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较为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效益,往往不太愿意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更为严重的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严重匮乏,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显得重视不够;其次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即使有也难以做到持续和坚持;而对于开展自主科技创新的中小型企业,往往也是各自为战,缺少合作和共赢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
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并且难以取得外贸经营权。很多本地的中小型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方面的融资和税收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甚至比外来的企业的优惠措施还要少。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都没有对外贸易的经营资格,往往都是依附在一些大型外贸公司或者国企,这就大大降低其市场竞争的优势。
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跨国经营人才。国际化经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急需具备丰富经验和熟悉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但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缺乏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很多企业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松散,随意性大,严重缺乏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运作国际经营能力的综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常常无法掌握国际最新的市场动态,从而大大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抗风险能力低和国际竞争力较差。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核心产品,缺少名牌产品及独特的企业文化,竞争力不强,加之资本往往不够充足,这就使得在国际投资中的抵抗风险和管理风险的水平相对较低。因为受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条件的限制,对于异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和劳工法律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能全面了解,因而很难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应对和转移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尤其对于非企业自身因素所导致的风险,比如政治风险以及社会治安风险等,常常没有任何的防范和承受能力。一旦有风险来临,便会束手无策。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有效路径
当前,国内中小型企业在竞争实力、产业集中度以及技术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所以,在科学选择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方式方面,必须从企业的自身实际状况出发,科学制定不同时期和不同市场的市场策略,努力发挥其经营优势,积极进行经营性与经济性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而不断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产业集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产业集聚,可以让联系紧密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集中,从而可以实现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形成较强的区域优势,这样可以大大弥补单体劣势和品牌效应所存在的不足。可以采取联合或综合联盟的形式来实现企业集群化,从而让中小型企业能够快速得到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且能在技术信息与服务的便利条件方面获取优势。此外,作为中小型企业,还应当在各个产业价值链条中,明确其市场发展定位,要在相对有限的条件下积极探寻和大型企业密切联系的网络战略协作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摆脱各自为战的被动经营局面。
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科技创新为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其市场规划和经营发展中占据着战略性的地位。作为中小型企业,不仅在自主创新中是投资的主体,而且还是受益的主体。所以,在企业创新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地发挥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大做强,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创新,并保持持续性和长期性,要争取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更强的国际化经营的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海外华人联络,积极拓宽国际化经营渠道。海外华人所具有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小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独特资源。由于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和规模偏小,不太可能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来建立驻外机构,即使设有驻外机构,也会存在人才不足和能力有限等突出问题。作为海外华人团体,不仅能够弥补中小型企业驻外机构不足的缺陷,还可以充分发挥海外各地华商团体得天独厚的地域性优势和社会关系广泛等方面的各种优点,从而积极地协助我国中小型企业掌控市场先机,以促进海外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海外华人对于亲缘、地缘和业缘所禀赋的信用内涵,能够大大地降低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壁垒和经营障碍。他们在国际市场所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能够嫁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渠道。如果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渠道,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还能使中小型企业快速地融入到国际市场,以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中小型企业朝着跨国经营的方向发展,能够使中小型企业更加成熟,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积极地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制定科学完善的跨国经营策略,大力开拓全球市场,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经济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此外,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不同的发展阶段,把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只要思想解放和经营得当,那么跨向世界经济就一定会“海阔天空”。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责编/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