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量化法”搞定KPI
2013-12-29李轶
关键业绩指标(以下简称KPI)体系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被当今各类组织所广泛认同,许多企业在KPI体系的设计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遗憾的是,基于KPI的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目标的却很少,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反复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对如何构建KPI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六步量化法”,希望能给正在探索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企业和同行们提供一点借鉴。
第一步:编制企业关键指标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把握如下原则:目标要简明、易记、有力、有挑战性,目标就是未来。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成果导向、数字化、系统性。关键指标来源于企业战略、企业必须履行的职能、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指有行政领导或母子关系的企业)三个方面。编制企业目标时,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从多个维度对关键指标的来源进行分析,找出核心衡量指标。对于能够直接提取的指标,可以从上述三个来源中直接提取;对于不能直接提取的指标,可以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开展流程分析,找到流程关键核心指标。这种借用平衡计分卡设计出来的企业级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如表1),更贴近战略目标和行业要求,更加层次分明,更便于避免遗漏。
第二步:编制部门关键业绩指标
企业关键指标体系制定后,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开展关键指标分解工作。根据各部门对应的职责,可以由一个部门承接的,就由一个部门完全承接下来。如合同签订率、培训达成率、工资分配准确率等,由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承接。公司级指标由多个部
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则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解,属于哪个部门的就由哪个部门承接。分解方法可采用矩阵法(具体方法参照表1),确保公司层级的关键指标分解无遗漏。
确定各部门的关键指标后,再根据部门指标项目进行权重分配。可以设定关键业绩指标权重为100%。权重分配方法可考虑采用重要性排序法与权值因子法(后文有举例)。权重小于5%的关键指标从指标体系中去除。
第三步:编制个人关键业绩指标
个人关键指标的分解,要依据部门指标和员工职责来确定。有一部分指标是直接从部门指标中承接过来,比如薪酬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当人力资源部门中只有一个劳资管理员岗位时,即可以直接承接过来。其他可以从部门指标直接分配的关键指标,比如订单满足率,则可直接分解到各个客户经理,指标量化到人。对于无法直接承接的指标,则采用流程矩阵分析法进行分解。
有些岗位的关键指标可能超过限定数量,可用重要性排序法,将排在限定数量之后的关键指标剔除。例如,部门第十位或个人第五位指标之后的指标,若重要性级别不高,则不予采用。
如果按重要性排序法,在限定数量之后都是必须使用的,则需要使用两两比较法(如表2),例如A比B重要,计1分,A没B重要,计0分,经统计后,取分值较大的前5位指标为关键指标。如果仍有超过5位的,可依据此法继续类推。如果产生并列第5位,则单独使用两两比较法,分出高低。具体方法如表2所示。按照此方法,即可生成部门关键业绩指标表。
第四步:设定关键目标值
关键指标目标应有时限且以书面形式列明,关键指标的目标值与考核周期相一致。有些指标如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控制等,可以直接承接;有些指标则需要重新设定,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历史数据法。收集公司历年相关数据,对以往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摸底,预测现控制力能达到的情况。对历史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移动平均法,可借Microsoft Excel来分析。
2.标杆法。以同行业为参照系,其运行模式、管理基础、人才技能、工作标准等方面差别不大。公司在关键目标设置时,可以选取较为先进的企业作为标杆,这种目标值的设定也易于被广大员工所接受。
3.标准公式法。由于目标要有挑战性,根据企业现有的绩效管理办法,可将目标值设定按公式化行事,如:
p =(1+a)N
P为关键业绩指标目标值,
N为关键业绩指标已实现值,